專業市場助力畜牧業發展

《 中國畜牧獸醫報 》( 2015年12月13日 05 版)

◆苑廣闊

11月29日,南疆最大的活畜集散地——浙江溫州援建拜城縣畜牧和飼草料交易市場試運營。據統計,試運營當天,交易人數達1000餘人,牲畜交易量達4000頭(只),交易金額突破500萬元,迎來了交易市場的“開門紅”!

對於一位經驗豐富的牧民來說,他可能精通如何放牧,知道什麼樣的牧草更好,知道怎麼飼養牲畜更有效率。但如果當地缺乏一個公平公正、管理和服務到位的牲畜和飼草交易市場,那麼他卻可能面臨“空有一身本事,卻不能發家致富”的窘境。畢竟再好的飼草、再多的牲畜,都必須通過市場交易才能獲得利潤。對於新疆拜城縣以及周邊的農牧民來說,以前就面臨這樣的情況。

其實,經過多年的發展,當地的畜牧業已經初具規模,但由於交易市場建設的相對滯後,導致牧民交易的中間環節過多,交易成本過高,因此牛羊肉的價格居高不下,反過來又降低了當地畜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導致牧民“增產卻不增收”。可以說,這一問題的長期存在,已經嚴重影響了當地農牧民擴大畜禽養殖規模的積極性,困擾了當地畜牧業的良性和健康發展,更談不上畜牧業的做大做強。

而隨著新畜牧和飼草料交易市場的試運營,以上提到的種種弊端和問題,都將得到緩解。周邊的牧民和商家們,在這個規模龐大、服務一流、價格合理、牲畜品種豐富的交易市場內,自由地進行著牲畜和牧草的交易,描繪出充滿希望的畜牧致富之路。其實對於大多數農牧民來說,並非不知道畜牧交易市場的重要性,但這並不是依靠幾家幾戶的力量就能辦到的事情,而拜城縣畜牧和飼草料交易市場的建成運營,可謂幫了當地農牧民的大忙。

對於早已脫離“小農經濟”,走上市場化道路的畜牧業來說,畜牧交易市場就是畜牧市場化的具體體現,由此可以窺見當地畜牧業市場化的程度以及是否健康。從這個角度來說,拜城縣的新老畜牧交易市場,形成了一種鮮明的對比。老市場設施簡陋、管理落後、交易價格不公開、不透明,已經成了當地畜牧業市場化過程中的一道阻礙,而新市場卻因為設施完善、管理到位、價格公開,得到了農牧民們的一致歡迎,成為推動當地畜牧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