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那個大月餅

一直以為,月餅就是中秋的暱稱。


最懷念傳統大月餅,有盤子那麼大,不太厚,圓圓的月餅中間一個紅紅的“月”字顯得特別喜慶。這種大月餅還美其名曰“滇式大紅餅”“蕎香大月餅”“雲南大月餅”。簡樸的大月餅,只在底部墊一張紙就算包裝。口味卻有好幾種,洗沙、白糖、五仁、棗泥、火腿、還有什麼餡都沒放的素月餅。大月餅酥酥的口感帶著香甜的氣息,一點點和舌尖融合的滋味漫過口腔,歷來是我們家的最愛。


奶奶還沒過世時,逢初一、十五就會吃齋。每年中秋,奶奶就認定了素素的傳統大月餅。她似乎認為,只有傳統大月餅才能更直接地喻示一家人團團圓圓的情感。

記憶裡,中秋之夜,奶奶都會在院裡備下供品,供桌正中間永遠擺的是傳統大月餅。直等月亮從雲層裡現身,她就會囑咐我們拜月。即便遇到下雨,看不見月亮,奶奶也會約我們將方桌放在對著月亮升起的地方,擺上供品一如既往地拜月。奶奶耐心地做完拜月儀式,才允許我們吃東西。她輕輕地將傳統大月餅用刀劃成小塊,一個勁地勸我們吃,說是吃了大月餅一切就會圓圓滿滿了。見我們分吃了大月餅,奶奶彷彿做成了一件大事一般,笑著說她要進房先去睡了。


奶奶過世已有十多年了,這些年的中秋,母親也會像奶奶那樣約我們拜月、吃傳統大月餅。現在的我越來越愛傳統大月餅,尤其愛它味道清淡、樸實且溫暖,憶起,滿心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