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四川方言幽默性強,但缺相聲界代表人物

2018國慶長假期間,《首屆中國相聲小品大賽》決賽正在央視綜藝頻道播出。大賽從海選初期就開通了多個作品選送通道,不僅吸引了諸多專業從業者積極參與,還有各行各業喜劇愛好者也踴躍報名。值得一提的是,曾在《相聲有新人》中因怒懟郭德綱而成名的,上海交大博士、相聲愛好者李宏燁夫婦也入圍決賽。在接受成都商報記者採訪時,評委姜昆表示,自己支持高學歷的人參與相聲演出和創作,兩人公式相聲在取材、構思上有過人之處,但離真正優秀的相聲作品,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比賽現場

發現人才和作品

目前,《首屆中國相聲小品大賽》已經播出了5期,除了有像李涵、李丹、陳印泉等相聲新人外,也有大兵、金巖、開心麻花的王成思、相聲表演藝術家常寶華的外孫楊凱等成名多年的演員。本次大賽的評委更是眾星雲集,包括姜昆、馮鞏、石富寬、蔡明、鞏漢林等。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臨近央視一年一度的春晚,這次大賽也被看作是為春晚最受關注的語言類節目輸送人才。

比賽現場

大賽總導演,同時也是多年春晚總策劃秦新民告訴成都商報記者,此次大賽最重要的目的是推出一批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俱佳的作品,同時推出一批新人。秦新民介紹,相聲和小品同屬於語言節目,也是央視春晚的骨幹節目。此前央視曾經舉辦過七屆相聲大賽,九屆小品大賽,而今年之所以把相聲和小品合在一起,主要是此前的大賽已經中斷了多年,但有一大批新人在這幾年中湧現,“所以我們想兼顧這兩個門類的新演員,不想讓相聲或者小品演員因為沒有比賽而耽誤掉。此外,也是從作品積累方面考慮的。之前的賽事中斷以後,相聲和小品演員不知道何時再比賽,他們沒有對參賽作品做準備,因此我們對於相對適合參賽的作品數量沒有底,所以合併在一起。”

比賽現場

相聲評委,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姜昆表示,作為評委,希望新時代的相聲演員首先有“三新”:氣質新。即要有新的風氣、新的精神面貌並反映新的時代特徵;第二,語言要新。新時代的相聲演員,一定要在自己的語境上有反映新時代的表達方式;第三,表演方式上要有新東西。舊的表演程式,也應該逐漸消失。另外要有“三敬”:對觀眾有敬愛之情;對舞臺有敬畏之感;對藝術要有敬業之恭。“別當玩兒似的,倆人耍貧嘴只要把人逗樂了就行這就降低了標準,相聲既然是語言的藝術,那就是要千錘百煉。

公式相聲有創新 但有很長的路要走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首屆中國相聲小品大賽》中,來自上海交大的公式相聲發明者李宏燁夫婦成功入圍。在不久前東方衛視的《相聲有新人》中,這對博士相聲演員在表演了一段並不好笑的相聲後,和評委郭德綱叫板的行為曾引起不少質疑。

對於兩人的入圍,姜昆表示,自己完全支持這對博士夫婦說相聲,“但正像大家在舞臺上看到的一樣,他們從熱愛相聲藝術到熟練地掌握相聲藝術,再到嫻熟地表現,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姜昆說,自己幾乎看過兩人所有作品,相較於一般的作品,他們的相聲在取材、構思上都有過人之處,但離真正優秀的相聲作品,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與此同時,他們兩個人還是很特別的現象,需要業內人士的支持和鼓勵,將文化底蘊轉化到實用的演出技巧之中。

比賽現場

在姜昆看來,現在是一個多元文化組成的社會,誰是專業誰是業餘的,沒有一個準確的界限。大學生走進文藝隊伍本不該成為搶眼的新聞事件,但對於相聲這種起源於街巷的市民藝術,高等院校的高材生走進來就成為一個新鮮事了。姜昆回憶,20多年前,中國相聲隊伍只有一個大學生,那就是曾創作了《女隊長》的夏雨田老師,當時還成為家喻戶曉的新聞。新中國建立初期,為了挽救市民相聲不被低俗表演拖累,侯寶林、孫玉奎等大師結識並接受了老舍、吳曉鈴等文人學者的指導,淨化、加工、整理傳統作品,使相聲獲得新的生命力,“馬季先生曾看到清華大學研究生說相聲,喜悅的心情溢於言表,希望大學生能走進相聲隊伍,將其發揚光大。”

姜昆:四川缺相聲界代表人物

成都商報記者注意到,在此次《首屆中國相聲小品大賽》上,參賽選手都集中在北京、天津、河南、陝西等地,唯獨缺少四川選手。總導演秦新民坦言,四川是一個曲藝大省,曾湧現過很多大師,這些年來地方的曲藝活動開展得也特別活躍,但是這次大賽中,收到的作品相對來說沒有十分拔尖的,“這是一個現象,比賽後我們也會認真總結,探討分析論證其中的原因。”

姜昆

評委姜昆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四川的方言幽默性很強,但目前還缺乏相聲界代表性的人物,“我們還在尋找之中。”在姜昆看來,在相聲表演中,一定要有地方性的代表人物出現,正所謂“上行下效,後來者居上”,他期盼各地都湧現當地的代表性人物,像山東的唐愛國,上海的王汝剛,湖南的大兵,陝西的苗阜等都是傑出代表。

姜昆認為,相聲的一個特點在於地域性,他也希望四川的相聲演員要保持地域性的特色,“有的失去了地域性就失去了存在意義。比如天津快板用北京話沒有哏味了。相聲也同樣存在這個問題,大兵的湘普相聲就別有一番風味,年過八旬的粵語相聲表演藝術家黃俊英的作品也很不錯。這種地方的曲藝演員首先要立足地方,在此基礎上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成都商報記者 邱峻峰 圖片由節目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