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履約險能否止了「清盤」、「跑路」之傷

8月份監管部門下發的《關於開展P2P網絡借貸機構合規檢查工作的通知》和108條問題清單,基本上打破了P2P行業的剛兌模式,去剛兌正式成為監管條例。實際上在去年12月的57號文中便要求網貸平臺清除風險備付金等類似兜底機制,突出網貸只作為信息中介機構,但剛兌模式早已根深蒂固,平臺為了挽留出借人紛紛採取暗兜底。眼下合規檢查在即,而P2P“去剛兌”呼聲日漸高漲,網貸平臺開始與保險公司尋求合作推出履約險。

什麼是履約保證險

P2P履約險簡單的說就是:當借款人出現違約行為不還款時,將由保險公司進行本息賠付。初略一看跟過去的風險備付金沒啥區別,只不過墊付的對象由平臺變成了保險公司而已,但實際情況真是如此嗎?首先履約險是保險公司的與網貸平臺合作的保險產品,而保險公司雖說提供擔保,但肯定不會100%為老賴買單,此外也肯定是有門檻和限制的,說到底履約保證險依舊是一個增信的方式。

那麼履約保證險存在哪些限制呢?

保本保息和保本不保息

既然P2P平臺引入履約保證險,那麼出借人一定要弄清楚責任範圍是保本保息,還是隻保本不保息,或者是隻賠付一部分,如果單方面看到平臺宣傳為大家引入新的保險方式便就以為發生風險後久能得到保本保息賠付,等到出現問題又後悔不已。因此出借人必須要看清楚合同條款,如果發現平臺上履約險保險合同條款照片不清晰,一定要求提供該標的清晰的保險合同文件。另外不是所有的標都有履約險,保險公司不會去保假標,所以對於標的篩選會更嚴格些,更優質,出借人可以作為參考標準。當然履約險的準則是最大可能保障項目的正常還款,但收益一般會很低,從中能看出履約標的項目風險會更小。

履約險的免責條款

要記住保險公司之與P2P平臺進行合作都是從利益出發,希望通過為借款標的擔保來賺錢,因此保險公司不會讓平臺拖下水的。那麼在合作過程中,針對借款人的逾期墊付是建立在平臺本身背景實力強、安全性高的基礎上,而如果出現平臺跑路、清盤等情況,通常保險公司不會再進行墊付。而這些情況的劃分都會體現在免責聲明上,出借人在選擇有履約險的借款項目時也要看清楚免責條款。

清楚履約險收益人是誰

有些P2P平臺的履約險受益人是出借人。在這種情況下,每個借款項目有對應的一份履約險保單,一旦借款人發生還款逾期,保險公司會對出借人進行賠付,保險金額會覆蓋本息和。還有一種履約險是網貸平臺投保,而收益人則是平臺大股東,目的在於增強平臺大股東的擔保能力。當借款人無法按時還款時,則平臺大股東向出借人進行墊付保障本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