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美玲瓏瓷:玲瓏剔透,晶瑩雅致!

清乾隆 白釉玲瓏瓷西番蓮紋碗

《飲流齋說瓷》中記載:

"素瓷甚薄,

雕花紋而映出青色者謂之影青鏤花,

而兩面通透者謂之玲瓏瓷”。

玲瓏瓷,

正如“玲瓏”的本義一般:

靈巧、明徹、剔透。

是在明宣德年間鏤空工藝的基礎上

創造和發展起來的,

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

在瓷器坯體上通過鏤雕工藝,

雕鏤出許多有規則的"玲瓏眼",

然後,

以釉燒成後這些洞眼成半透明的亮孔,

十分美觀,

被喻為"卡玻璃的瓷器"。

玲瓏瓷的製作需要經過

做坯、雕眼、填眼釉、

乾燥、施釉、燒成等步驟,

其中玲瓏眼的雕鏤和填眼釉

屬玲瓏瓷製作的特殊技藝。

傳統玲瓏眼的雕鏤方法是

按照畫面的安排,

在半乾的坯體上

用金屬刀具逐步將坯體鏤空,

形成各種形狀的玲瓏眼。

玲瓏眼雕成後用毛筆蘸玲瓏釉,

逐次填入玲瓏眼中,

填釉的速度和次數

都要靠瓷工的熟練技藝來完成。

在清代,

瓷工把青花和玲瓏瓷巧妙地結合一體,

形成了人人喜愛的青花玲瓏瓷。

碧綠透明的玲瓏瓷

和色呈翠蘭的青花互為襯托,

相映生輝,

給人以一種特殊的美感。

被稱之為“米通”、

“鑲玻璃的瓷器”的玲瓏瓷,

以玲瓏剔透、

晶瑩雅緻而蜚聲中外,

在日用茶具上也達到了普遍運用。

玲瓏眼的形狀也已從傳統的米粒狀

發展到月牙狀、流線狀、圓珠狀、

菱角狀、多角狀等多種規則、

不規則的形狀。

有時還與"半刀泥"相結合,

組成各種圖案。

“玲瓏眼”的釉色

也由原來的單一碧綠色,

發展為紅、黃、綠、藍

交相輝映的五彩玲瓏,

更豐富和增強了玲瓏瓷的

表現力和藝術魅力。

如果朋友喜歡瓷器相關知識,歡迎在評論裡留言,發表自己的見解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