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還丹

疏曰:太陽流珠,《參同契》本旨正以喻靈汞之難伏。今無名子取以喻人身之汞,解此亦通。太上曰:萬物負陰而 抱陽,是皆因陰陽而成也。人與萬物未嘗無陽,今以人身皆為陰者,何也?以其後天地生,有質生質。既有質,則為陰陽五行所拘而為陰矣,所以不能變化。《參同契》雲:物無陰陽,違天背元。彭真人云:孤陰寡陽,不能自生。成外藥之妙,非無陰也。今以為純陽者,何也?以其氣得之先天地生,無質生質,能化有形為無形。故能變化後天之氣,亦為先天之氣而為純陽,故曰陽也。或問曰:陽裡陰精質不剛,不可用也。今又曰:兼以陰中陽火以育之,何也?曰:此大小爐鼎中之真火也。人身純陰,只有一點元海真火,若得陽丹以制之,則不復飛走。又以陰中陽火以育之,則還丹可結。是知陰精不可以獨修,必用以兼修,則呼吸涵育,接大小爐鼎之火歸 於身,自然還丹凝結,以成變化。在大小爐鼎,則曰陰中陽火。在人身,則曰陰裡陽精。紫河車在仙方補益病軀,非可比變化形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