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春節南遊(34)—井岡山 茅坪 八角樓 會師廣場(原創)

2018年3月10日星期六,井岡山陽光燦爛。9:00離開茨坪鎮,開車去茅坪和龍市鎮。之後就直奔韶山。17點抵達,入住水利賓館,標間98,條件不錯。當日行程366公里。

凡是經歷過文革的人,大概都會記得《八角樓的燈光》這首歌曲。它並非傳統渠道傳播,而是人口相傳的傳唱,卻瞬間風靡全國。它優美深情的旋律與當時硬邦邦的紅歌無完全不同,深受人們喜愛。“天上的北斗星最明亮,茅坪河的水啊閃銀光;井岡山的人抬頭望,八角樓的燈光照四方。”從此,茅坪河八角樓就名揚天下,令人魂牽夢繞。所以,到井岡山,就特別期望去看看茅坪河,看看八角樓。

茅坪距茨坪35公里,車行半小時即達。一個山坳裡的小山村,房屋不多,遊客稀落,寧靜祥和。車場整潔,植被繁茂,大樹疏落,藍天白雲,環境優美。一條小溪,上有紅軍橋,顯然就是茅坪河了,與想象中茅坪河差距太大。路右山坡下,有小花園,豎有毛主席和賀子珍的立像。這裡是賀的故鄉,她在此與毛相識相戀走到了一起。

1927年10月,毛主席率領秋收起義的部隊經三灣改編、古城定策之後來到茅坪安家立足,一直到1929年1月紅軍主力離開井岡山,毛澤東經常在八角樓居住辦公。朱德、陳毅、譚震林等人也等經常在這裡辦公和居住。所以,這裡是井岡山斗爭的指揮中心。

停車走進小村,路邊的房舍不多,形式多樣,有的是復建的不久的新房,有的是年代久遠的老屋,牆上都嵌著各種銘牌,說明是當年紅軍和領導人曾經居住辦公的地方。

終於見到八角樓了,卻十分驚訝。一棟平常的二層土磚建築。房子不高,似乎看不出是樓房,外形和八角毫無關係。但門口的標牌確實說明了這就是名揚天下的八角樓,毛主席曾經在這裡居住並撰寫了《井岡山的鬥爭》、《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等不朽鉅作,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明瞭中國革命的前途和方向。

然而,“八角”從何而來?進入屋內,白牆土地,有毛主席和朱總的住屋。從狹窄的木梯,爬上二樓,一間小屋,木桌木凳木窗油燈。抬頭仰望,“八角”宛然入目:木製八稜椎體型天窗,下大上小,幾乎佔據了整個屋頂。這個設計頗有點奇特,確實首見。原來,八角樓就是因此得名。八角樓是客家風格的土木結構建築,不僅屋子地面上建有天井,而且屋頂上常會開一個像水井的天窗,名為“藻井。有三個作用:一是用於防火,二是用來採光,三是八卦形的天窗,可以辟邪。

茅坪之後,驅車前往龍市,那裡是當年朱毛會師的地方。1928年4月28日,在毛主席率領的工農革命軍的掩護和接應下,朱德、陳毅所率的部分南昌起義部隊和湘南暴動農軍,安全地轉移到達井岡山,在寧岡礱市同毛主席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勝利會師。1928年5月4日,2萬多人在此隆重召開軍民大會,慶祝兩軍會師和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後改稱中國紅軍第四軍)成立。從此,中國革面揭開了新篇章。

因為要前往韶山,沒有都耽擱時間,也就在廣場附近走走看看。有朱毛的塑像,有會師紀念碑,會師橋等等。

在龍市午餐後,13點出發去韶山,隨即出贛入湘,14點過茶陵,16點到湘潭,17點到韶山。

陽春三月百花開,最璀璨的是油菜花,別的地方,大地早就被塗抹得燦爛輝煌了。可廣東福建江西這些地方,不是油菜產區,居然還沒看到油菜花。進入湖南境內,車窗外的黃色逐漸多了起來。但車行高速,也只能隔著車窗看看。不過,今天在茅坪路邊,看到極少量菜花,金燦燦的。雖沒有什麼規模,看得不過癮,但拍花拍蜜蜂,一朵花一隻蜂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