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Learn臥談會|怎麼面對被安排的一生?take it or leave it

Sayings:

又快到一年的開學季,

大三大四的我們,

總是充滿了焦慮。

有的在認真的準備考研,

有的在找合心意的實習,

有的想要出國尋找夢想。

在這個時候,

父母總是比你還要著急,

他們著急忙慌地到處託關係,

只為了給你安排一個穩定的工作。

可往往,你所喜愛的,想做的,

和他們給你的卻截然相反。

今天偉哥就來和你談談,

爸媽要安排你,你該怎麼辦?

我最後的那句英文就是答案:

As a child my family's menu consisted of two choices: take it or leave it

首先,大家對“安排”這個詞不要有誤區。

安排不止是指中國式的“安排”,中國式父母憑藉社會資源或裙帶關係給孩子一個穩定的工作。

在西方,也是有安排的。

不過這種安排更多的是事業思路的傳承,是基於自己本身做為父母擁有可靠的資源,用以培養兒子或者女兒在某個領域的專業素養,然後來安排ta。

偉哥推薦過一部BBC的記錄片叫《56up》,就很好的印證了這種觀點。

真正牛逼的家庭,傳承的一定是一種事業性的思路,而不是簡單的一份隨時能被替代的工作

“1964年,格拉納達電視公司,拍攝報道了一群七歲兒童。他們來自英國各地不同的社會階層,將近五十年來,我們透過一個極具開創性的獨特系列影片,每個七年追蹤報道這些人的生命故事。現在,他們56歲了。”

這是《56up》開頭的一段陳述。

這部片子用上帝之眼直觀呈現主角們的整個人生軌跡。

縱觀這部影片你會發現:

出身較好的孩子,人生不會有太多變數;而出身較差的孩子,人生總是要多次轉變。

其中的一些比較好的家庭,比如說英國倫敦的律師,他從小就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的孩子進入這個圈子。

約翰、安德魯和查爾斯讀的是肯辛頓的高級寄宿學校,問到他們的閱讀習慣時,丁點大的安德魯說他讀《金融時報》,約翰說他看《觀察家報》和《泰晤士報》。

他們已會用拉丁文唱歌,並知道自己有朝一日想做律師,要上劍橋的三一學院。

但是真的是七歲定終身嗎?

或者說是寒門再難出貴子嗎?

我認為不是的。

約翰在後來還說過一段話:“就這個節目關於我的部分而言,我認為太偏頗了,彷彿我有什麼與生俱來的強大特權。其實觀眾們沒看到我9歲時,父親就死了。母親因為家裡條件不好,必須出去工作來支付學費,後來我讀牛津靠的是獎學金”。

千百萬個優越的外在條件,幫不了一顆腐爛的內心

同樣的,無數惡劣的生活境遇,打不倒一個始終堅強的人格

人生的完滿無關貧富,精神的富足遠勝於家庭的富裕

這些成功的主角們可以說依靠的不是家庭安排的任何一份穩定的工作,給予他們在顛沛人生中的支持恰恰是父母傳承的一種思路。

如果你明確你最終想要走向的目的地,那你的人生就會是一條直線,所有的挫折苦難,都只不過是小插曲而已;但是如果你自己都不明確你將走向何方,那任何一次打擊,都會讓你的人生完全錯亂。

其次,事業和工作是有區別的。最大的區別就是,事業是可以被傳承的,工作是隨時可被替代的。

科技進步,企業的更新迭代如此之快,時代要拋棄你不會和你打招呼。就像以前鬧的沸沸揚揚的“收費站事件”一樣。

我除了收費什麼都不會”這一句聲音像重錘砸在所有做著穩定的機械性工作人的心上。

下一個“除了XX我什麼也不會”的,會不會就是你?

很遺憾,在我們國內所謂的安排,有些僅僅侷限於裙帶關係的安排

這些東西是不能安排和傳承的。

一方面是基於天賦的,他很難傳承。LeBron James他就不可能安排他自己的兒子能成為和他一樣的頂級球星。

另一方面是基於裙帶關係的脆弱。當我們把整個生活的傳承侷限到所謂的家庭資源的時候,其實很悲哀

往往越被安排,越是沒有安全感,越是反而收入還低。

在這個本來就充滿了焦慮和恐慌的時代,收入,就是被命運掐住的咽喉

前段時間一句“月薪一萬是討飯”的言論喧囂塵上。

還沒等人反應過來,北京年入100萬隻是剛剛脫貧的言論又刷爆朋友圈。

中國真的已經富裕到這個程度了嗎?月入一萬隻是乞丐,年入百萬剛剛脫貧?讓人不禁懷疑我們是不是活在了不同的平行時空?

其實不是,不同的階層裡有不同的中國。

所以我們的被安排反而變束縛了理想,束縛了膽量,束縛了膽識,束縛了自我突破的機會

中國有一句名言:富不過三代。其責任不在子女,而在父母錯誤的意識。哪些東西可以傳承和安排,哪些東西不可以傳承和安排,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

回到最後,爸媽想要安排你,怎麼辦?其實還是看你自己。

As a child my family's menu consisted of two choices: take it or leave it。

這句話的意思是:作為一個孩子,我的家庭選項其實只有兩個方向,要麼接受它要麼離開它。

如果你的人生不想安排,很簡單,

把主動權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上。或是繼續學習,給自己更多安身立命的底氣。或是叩問自己內心的聲音,是追逐自由還是安於體制。不為父母給自己設限,生活不易,沒有哪條路可以打包票百分百通向幸福,也沒有哪條路會帶你走向深淵。

偉哥的話:

擇業也不過是人生無數個交叉路口的其中一個,無論你選擇哪個方向,只要用心走,總有辦法找到你想要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