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玉器鑑定實物對照詳解(二)

5、壽衣沁。

我將織物褪色統稱為壽衣沁,其中有各種紅色,也有其他顏色,特別是綠色和淡紫色。

這種沁色的形成也需要很長時間。它的特點是顏色有點雜,而且比較均勻,偏淡。

6、鐵紅沁。受沁的程度有重有輕,重的地方還帶有棕紅或黑紅的塊狀物。沁成這種程度需要千年以上的時間。

我將較深的紅色歸到鐵沁色,是否對可商榷。

但凡鐵沁色都比較晚,因為鐵器的大量使用比較晚,而墓葬中土壤處於含鐵很高的地方為數也不會很多。

鐵沁色與血沁色有點難以區別,我在定位鐵沁色時儘量看看有沒有類似鐵鏽色。

7、土沁

土沁是一個概括性的名詞,與上面我介紹過的各種沁色是兩個概念,也可以說上面各種沁色就是由土沁或水沁形成的,就是一個是成因,一個是表現。

土沁是非常常見的,因為墓葬一旦崩塌,土就會把隨葬品覆沒。而有些簡單的墓葬根本就是土葬,即使放在棺槨裡的隨葬品在棺槨朽爛後也被土掩埋。所以大多數人會對土沁出現認為很正常,關鍵是什麼是土沁,土沁的呈色是怎樣的卻不甚明瞭。包括那些作偽的人都會以為土沁麼,就是在玉器表面形成土黃色的斑點,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大量的仿古玉表面佈滿白色或黃色的斑點。實際上土沁和水沁是最複雜的兩種沁色。因為真正意義上的土沁是土壤中含有的酸、鹼、細菌、水銀、顏料等等各種東西的混合物對玉器的侵蝕,所以造成的呈色也是各種各樣。北方鹽鹼地區含鹼量高,土壤中鹼性高。南方潮溼地區,特別是紅土地區土壤的酸性很高,酸和鹼對玉器的侵蝕會有不同的後果。受嚴重土沁的部分玉器,特別是受酸性土壤侵蝕的可以出現一種叫做“土咬”的現象。這種土咬現象是先在玉器表面形成小點,然後逐步擴大,形成塊狀,所以可以看到似乎有核心,然後再散射出去,最後則全部被腐蝕。

8、水沁

水沁和土沁一樣是造成各種沁色的原因。水沁有兩種情形,一種是局部水沁,一個是全部被水淹沒,即整體受沁。水沁造成的玉面變化比土沁要小。因為如果是滿水淹沒,反而造成了玉器與空氣的隔絕,和與其他物質的隔離,而水中存在的各種化學物質、有機物質濃度相對比較低,所以對玉器造成的侵蝕也出現不同的情形。從實物觀察來看,有些水沁僅在局部留下痕跡,且比較淡。而凡是沒有完全淹沒的玉器,可以看到其受沁部位應該有一條等高線。水沁還會在玉器的裂隙形成綹璺沁。

下面這塊玉器可見底下一層受地表水沁變色。

下面這塊玉可以見到有三層顏色,可想象這是三次不同高度的水形成的三層水沁色。

下面這塊玉先形成了一條水沁線,以後尾部下沉,所以尾部和頭部等高線發生變化。

凡是受沁的玉器真品,我們可以從土沁和水沁的部位看出此物當時在墓穴擺放的情形,就是說受沁的部位必定是和玉器在墓葬中的擺放位置及其位置變化有關係。比如一匹玉馬,如果是站立狀態,那麼足部容易受沁,一旦墓穴倒塌,玉馬傾倒,那麼著地的一面與朝上的一面受沁就會不一樣。而作偽的贗品往往根據主觀想象在各個部位有意佈置沁色,特別是一些低仿品,沁色的位置明顯不合理,所以注重沁色位置的研究很有利於真贗的識別,這一點實際上在青銅器和瓷器上都是類似的。

(未完待續)

想了解更多收藏知識、行情,或者有藏品想展示、理性轉讓的話歡迎下方留言或關注頭條號私信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