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畫苑第一家:虛谷

虛谷(1823-1896),安徽新安(今歙縣)人,清代畫家,僧人,海上四大家之一,有“晚清畫苑第一家”之譽。俗姓朱,名懷仁,移居江蘇廣陵(今揚州)。初任清軍參將,後出家,名虛白字虛谷,號倦鶴、紫陽山民。以字竹,室名覺非庵、古柏草堂、三十七峰草堂。他攜筆墨、著僧裝,“閒中寫出三千幅,行乞人間作飯錢”。出家後不茹素,不禮佛,也“從不卓錫僧寺”。他雲遊四海,清貧於世卻筆墨人間。他承古創新,另闢捷徑,風格冷峭新奇,繡雅鮮活,廣集素材,勤奮墾作,終成一代巨擘!成為“海上畫派”的傑出代表。

早年上海的畫行有一句諺語:“金臉、銀花、要飯山水”。形象地道出了上海畫家的真實生存狀況。即人物畫最受歡迎,花鳥次之,畫山水既費工又少買客。同治光緒及民國初年的上海畫壇,任熊、任薰、任頤足稱輝煌,他們挾持家鄉前輩陳洪綬的威力,將“海上畫派”的人物畫推上了高峰。另外,錢慧安、倪田、黃山壽、胡璋等均擅長人物畫。花鳥畫如虛谷、蒲華、吳昌碩、朱偁等都名留史冊。山水畫少人問津,只有家境富足者支撐著,如吳大澂、陸恢、顧麟士等。此間的畫家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多能,如任頤、任薰,人物之外兼長花鳥,虛谷也屬此類,他甚至頻作山水,顯示他在繪畫上的廣泛興趣。

他在團扇《開到人間第一花》上題詞:

天生寒骨任周旋

滿紙梅花豈偶然

閒時寫出三千幅

行乞人間作飯錢

他自謂“倦鶴”

厭倦了世俗的計較和矛盾

清貧於世

筆墨人間

遺世獨立

傳統文人氣質

一直支撐著虛谷藝術的始終

虛谷的花果、禽魚

多源於揚州畫派的華嵒

繼承了華嵒的盎然生機

用筆古質澹盪、脫去時俗

別具天趣

虛谷比之華嵒

更為樸拙爛漫

虛谷的意向來自於大自然

常在畫裡題”虛谷寫生”

在師法自然的同時

不拘於表象

以個人的獨特視角和感受

捕捉其內在神韻

他筆下的物象

生拙簡潔、機趣盎然

虛谷的構圖

簡潔而奇特

在眾以為單調的幾何形中譜寫新曲

他筆下的花果、禽魚

通常稜角分明

新奇大膽

在用筆上

虛谷善用枯筆側峰

得自於其書法的“奇古絕俗”

其書法宗李、蔡二邕

而自成一體

汲取

李邕的拗峭、蔡邕的飛白

倪雲林、漸江的枯澹

虛谷設色淡雅

清麗和諧

有粉有色,很是精神

虛谷生平留下來的詩不多

但輒有奇句

他的一首

“有粉有色更精神,一樹梅花天地春。

一覺浮生塵世外,空山流水豈無人?”

茫茫人世間

他尋得了一身袈裟

帶著他的清夢

用詩畫寫就他的真心

感謝你的閱讀,喜歡請盡情點贊和發表評論吧!點擊頭像關注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