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曾經的先鋒小說家,現在爲什麼都不先鋒了?

中國的文學流派有很多,那麼到底哪一個流派,才是真正的主流呢?

可能有人會說,那些比較古典的作家,所代表的那麼就是當代文學的主流,例如王蒙、莫言、賈平凹等等,這些比較老一輩的作家,那才是代表了中國當代文學的最高成就,也就說他們代表了中國文學的正統。

其實文學並不是說一直保持傳統,那麼就一定是好事,畢竟文學也是需要創新,如果沒有創新,也不會有湧現出更多精彩的作品來;只有百花齊放,才會有百家爭鳴的景象。

說起中國當代的文學流派,可能最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是上個世紀80年代的先鋒派了,這是一群才剛剛20出頭的年輕人,他們的作品,不再是隻講故事,而是注重講故事的技巧,也就是說在技巧上玩文章。只要技巧好,小說所寫的什麼,也不用太在乎。可能一般的人,一開始讀這類小說時,會覺得有一些奇怪,完全不知道作者,最後想要表達什麼。

上個世紀80年代湧現的先鋒派,比較有名的有:蘇童、餘華、格非、馬原等等,這些人早期的作品,那都是這一路子,讓人看了之後,摸不著頭腦,只有多看了幾遍之後,才能夠明白作者所要表達什麼。以格非的《褐色鳥群》來說,如果不認真地閱讀上兩遍的話,那還真的不知道他在裡面講了一個什樣的故事。這篇小說,也被人們稱為最玄幻的小說。其實這也是從博爾赫斯那裡傳承過來的,這篇小說的一開篇,那麼就像極了博爾赫斯的《小徑分叉的花園》。

那些作家寫的很多小說,那都是要讀上至少兩遍以上,才能夠明白作者,到底是在寫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其實這種寫法,那就是來源於博爾赫斯,他的很多短篇小說,那就是這一個路子,讓人看了之後,需要好好消化,才能夠明白作者是在寫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博爾赫斯是阿根廷作家,他寫了很多短篇和詩歌以及散文,不過最為人們所熟知的,還是他的那些短篇小說,他的那些短篇小說,可以在有限的篇幅裡,可以把一個故事講得完美至極,例如他的《南方》,那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篇小說,字數只有幾千個,可是卻把一個故事講得滴水不漏。

上個世紀的那些先鋒派作家,也正是從外國眾多的作家中汲取了營養,這才形成了這一流派,不過這一流派,並沒有存在很長的時間,到了90年代末時,那些作家,又開始靠向了比較傳統的路子上去。比較典型的還是格非,他在2004年開始陸陸續續推出了他的《江南三部曲》,這三部曲中,裡面的敘事方式,完全發生了改變,開始有點像《紅樓夢》的敘事方式了。可能也正是由於格非的這一改變,使得他的這部作品,還獲得了茅盾文學獎。

其實那些作家現在都不先鋒,最為主要的原因,還是由於他們看到了中國的古典文學才是最值得傳承,不管外面什麼樣的流派,但是在古典面前,那都不堪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