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啓蒙並不是教娃1+1=2,而是……

小遊上週建了一個

遊戲打卡群

歡迎程度超出想象

給大家分享些群友的有趣日常吧

一位媽媽說

“娃,對紙杯有迷之熱愛,可以天荒地老”

這不是一件很省心的事嗎?

很多媽媽開始了遊戲打卡

比如媽媽@桐娘娘

另一位媽媽獨創的打地鼠遊戲

邊玩邊學英文

沒加入的家長們

歡迎繼續加入

小窗私信我進群

廣告打完了

再給大家分享個值得思考的小故事

小遊身邊有2個媽媽

佛系媽A,更佛系媽B

她們都有一個男娃,都很佛系

但是

A媽家寶4歲

依然記不住10以內的數字

B媽家的娃4歲

已經會50內的加減法了

為啥有這樣的差別?

因為B媽平時常跟娃做遊戲

其中不少是數學啟蒙遊戲

沒有刻意,但邊玩邊學中

娃就懂了

數學啟蒙很重要

但如何在6歲前

用遊戲做出玩中學的效果?

今天小遊給大家一些小方法

2歲

從1歲半起

孩子就開始對形狀感興趣了

這時便可以玩些簡單的啟蒙遊戲

2歲

比如:

下載這份模塊素材

然後上色

就可以玩形狀配對遊戲

另外的一個模板

可以折成小盒子

讓娃翻著認識不同的形狀

如果懶得下載素材

家裡這些常見的形狀積木

也是很好的認知教具

如果寶寶對形狀已經有初步認知

那麼可以玩一點進階的

讓他們在形狀中

尋找“同”和“異”

以及形狀之間

不同的拼湊、轉換

2歲主要還是以最基本的形狀認知為主

讓寶寶對“正方形”,“長方形”

這些簡單形狀名詞

有一個基礎認知

3歲

3歲左右,孩子開始認識數字了

啟蒙的最初

離不開我們爸媽的「唸叨」

電梯、電話、繪本

數字無處不在

來個簡單的數字配對遊戲吧

當我們反覆告訴寶寶

這是“1”,這是“2”

他們就會知道1後面是2

而不是3了

認識數字外

還需要明白數字的含義

可以用樂高或者積木讓孩子

辨別數字之間的大小

還可以用木板和圖釘

給孩子構建一個數字順序表

通過積木

直觀地讓孩子明白

數字間的數量比較

4歲

4歲的孩子

可接納的知識更多了

可以通過玩具

教會他們加減法

甚至是複雜的乘除法

慢慢的我們可以

舉一反三

做出不同的題目

甚至加入“0”在運算裡

木夾子也可以作為數數工具

如果覺得娃對加減法掌握得差不多

那麼不妨試試乘除法

至於除法

則需要多花點時間

給孩子講解

除了認識數字外

還能將不同的形狀進行搭建

增進對形狀的空間理解

5歲

5歲後孩子

能發現事物簡單的排列規律

並能嘗試創造出新的排列規律

他們可以從最初的平面圖形認知

升級到三維平面圖形

另外一個比較重要的知識點是

“單位觀念”

這種單位觀念包括

時間、重量、長度等

打個比方,認識時間

我們可以先教會孩子

週一到週末的概念

我們可以考考他們

今天是周幾,前一天是周幾

再進階的時間觀念

就是教孩子看時鐘

例如教孩子按照給出的時間

正確地畫出指針位置

除此以外

還可以給孩子普及

等量代換

舉個簡單的例子

有一道幼升小出的題目如下

一隻豬等於六隻貓,

一隻貓等於兩隻青蛙,

那麼一隻豬等於幾隻青蛙?

像這樣類型的題目就是等量代換

需要孩子具備一定的倒推能力

類似的題目還有很多,例如

我們還可以在家中用一把尺子

製作成一個天平

把上面的情景模擬出來

6歲

6歲後

學習的知識的一個關鍵點是

“邏輯思考”

可以把思考實物化

教孩子學習“思維導圖”

例如下圖,腳有什麼用呢?

在日常生活中

有非常多的數學學習場景

例如小遊之前寫過的

會逛超市的孩子到底有多厲害?你看看就知道了

當然,在家玩虛擬的買賣遊戲“過家家”

也是可以的

最後,小遊想補充說

這份清單不一定

要嚴格地按照年齡進行

只要娃喜歡

這些啟蒙遊戲不管多大都可以玩

數學啟蒙並不只是單純的

教娃1+1=2

而是通過數學讓他們學會

從具體的形象思維

進階到邏輯思維

而只要父母花點心思

孩子在玩的同時

完全可以循序漸進地完成數學啟蒙

所以,趕快跟娃玩起來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