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頻領域的響度之爭-爲什麼電視節目的聲音忽大忽小(下)

上次說到,國外在數字域已經不動聲色地把推子推上去了9個dB。其實在國內,早就有人把電平推到頭了!一波推上去的是做廣告的。因為要聽老闆的,老闆是給錢的哈。審聽節目的時候,最怕聽廣告節目,激昂爆裂的鼓點、厚亮飽滿的人聲將耳朵激盪得只想捂住,人家還美其名曰:將廣告直接送進不想聽的耳朵。確實,效果達到了,老闆滿意了,耳朵可是受不了了。

做廣告的人,最想做的就是把節目的峰值幹掉,幹掉了峰值,推子就還有往上推的可能。廣告做響了,其他的節目也想響啊。響噹噹的節目做完了拿去播出,播出端也要響啊,關係到播出的響度,覆蓋的範圍,廣告的收益------

這麼多的響響響,當家的不知道嗎?當然知道,而且還很知道!可是又很為難,因為+4dBu的國家規定工作電平是有的,從來沒有人敢說把這個規定廢掉。廣播電視數字化網絡化是鼓勵的,所以現在到處都是數字設備。規定一下系統裡的節目是有效的,可是不在系統裡的你可就管不著了吧?製播分離了,你連做節目的都管不上了,反而有人說,你看人家外面做的節目就是好聽,就是響。真是左右為難啊。

終於,管事的也要管了。出了一個GY/T 223-2007標準清晰度數字電視節目錄像磁帶錄製規範,裡面有一個對數字音頻電平的描述:

它的注:在正常的工作狀態中,應該努力把電平控制在-9dBFS以下,不要超過-6dBFS,超過即不合格) 單獨出現語言時不要超過-12dBFS。

那麼這個-9dBFS是怎麼來的呢?原來它也是有出處的。

前文說過,國際上規定校準信號以上9dB的正弦波為允許的較大節目信號。

由於EBU選擇了校準電平為-18dBFS,所以EBU規定允許較大電平(PML)為-9dBFS。

大家不要以為,這個允許較大電平(PML)是天花板,其實,在定義中這是個1 kHz, 高於校準電平9dB的千周信號,真實節目的電平還是可以偶爾超過它的。

(ITU-R BS.645:The sound-programme signal should be controlled by the sending broadcaster so that the amplitudes of the peaks only rarely exceed the peak amplitude of the PMS. )

按照EBU R68-2000標準中的有關規定:

-----that, du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quasi-peak programme meters used by broadcasters, the true programme peaks can be 3 dB greater than those indicated; When operator error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the true peaks may occasionally be 6 dB greater than indicated or 15 dB above alignment level。

-----譯文:由於廣播者使用的準峰值表的特性所限,節目的實際峰值可能會比指示值高3dB; 若考慮到操作者在控制節目的實際峰值時偶爾發生的差錯,真實的峰值將比指示值高6dB或者說高於校準電平15dB。

這對於老闆們來說簡直是特大喜訊哪!

還記得那句:在正常的工作狀態中,應該努力把電平控制在-9dBFS以下嗎?那我只要把電平控制在-9dBFS左右不就努力成功了呢?偶爾的小尖尖也是允許的哈。

於是,大家就都知道怎麼辦了。一把把的“刷子”被製造出來,一片片的“溝壑”被填平,一條條的豐滿經驗四處流傳著。

似乎皆大歡喜圓滿了!

慢著,還有一個問題!你的耳朵怎麼辦?還有一個國際標準呢!怎麼沒有人說說既然改變了工作電平,做成了較大允許電平,那監聽的電平怎麼辦?我們那個薄如蟬翼的耳膜受得了嗎?

上圖一個按照較大允許電平製作的管絃樂節目,節目的PPM表控制在了-11dBFS左右(右邊),還沒到高潮呢,聲級計A計權下,在那個國際標準指導下竟然測量到了94dB(A)的聲壓,太嚇人了。這是要工傷的節奏啊!

當然了,為了自己的健康,我是不會傻傻的拿自己的健康開玩笑的,只要電平合適了,把監聽調到舒服的位置就行了。國際標準?似乎有害健康,暫時放到一邊吧,因為,出了個響度標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