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原諒我的卑微,是枝裕和《小偷家族》

《小偷家族》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執導的一部的劇情電影,這部電影在2018年第71屆戛納國際電影上拿到了競賽單元的最高獎項“金棕櫚”大獎。這一歐洲最高電影殿堂的最高榮耀的獎項日本人已經捧得5次了。

是枝裕和算是中國觀眾比較熟悉的日本導演了,大概開始於《海街日記》、《比海更深》和《如父如子》這幾部吧。上一部作品《第三度嫌疑人》也是在今年3月在中國上映,這是一部不同與是枝裕和風格的電影,而不是他最擅長的是家庭親情題材。在這之後他又重新回到了隱忍、耐心、溫情、冷靜的個人風格,帶來了《小偷家族》。

《小偷家族》有著非常精密的劇作結構,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家庭充滿了真實的愛與溫情,為了生存暫時拼湊的“家庭”在秘密沒有被曝光前似乎代表著普通的日本底層的家庭,善良且無恥的底層。在這種溫暖的氣息裡柴田一家盜竊維持生計,長期的共同生活中,他們不僅偷來了維持生存的食物等必需品,還偷來了彼此最珍貴的親情與愛。

但溫情背後卻是日本社會的殘酷和現實,在柴田父子撿回一個被家暴遍體鱗傷的小女孩後開始慢慢出現了衝突,情感的衝擊力卻更刺心。一個任何狀況都不能報警解決的家庭,父親只能做臨時工,奶奶去前夫家騙取津貼,妻子的妹妹出賣肉體補貼家用,兩個未成年人都沒有合法身份,甚至在奶奶去世以後,也只能埋在院子裡……

這一切原本不屬於小女孩百合的生活,卻讓她成為了一個見證者,雖然最後回到了自己的家,但卻不能在自己父母那裡得到虛擬家庭的愛。

血緣是一種定義,而愛是一種感知。是枝裕和用鏡頭刻畫了一個真實的日本社會底層生活狀態,一個並不美好的“卑微”的臨時家庭卻擁有著偉大親情。正如他的電影迴歸到社會角度重新審視家庭和愛的定義。

“電影不是要探討家庭,而是透過家庭去呈現日本的社會問題。”——是枝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