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民愛「站隊」,「撕逼」是一種信仰

某度百科對“撕逼”進行了如下定義:原意指與女人之間的,現在也可用來形容雙方互相攻擊、發生的現象。然而如今的“撕逼大戰”早已跳出女人間的鬥爭,甚至跳出了現實世界,成為社交類網站及新聞評論區的保留節目。隨著“撕逼”二字的出現頻率越發密集,這一傳說中的“網絡熱詞”儼然成為一種“網絡現象”。

“擁護”是戰爭的開端

娛樂圈的罵仗比比皆是,但作為一個八百年不看綜藝節目的人來說似乎也並不能舉出什麼實際案例,不過作為一個足球迷來說,撕逼大戰在球迷界卻依然是家常便飯。“梅羅”二人以及皇馬、巴薩球迷的撕逼戰爭可謂曠日持久,甚至算是曾經足球圈的典型案例,雖然隨著C羅的轉會逐漸減少,但之前雙方球迷幾乎“將抬高自己噁心別人”的戰術發揮到了極致。最初的戰爭不過是相互鼓吹自己支持的球員或球隊在個人能力、獲得獎項、球隊貢獻方面的數據比較,進而發展到球場以外,類似於公益互動、人格人品方面的死磕,就像小學校園中比價常見的“比爸爸”遊戲,從誰的爸爸年薪高工作好一隻比到誰的爸爸有愛心有什麼樣的超能力,甚至比到最後就連炸碉堡、堵槍眼的英雄事蹟都要加到自己爸爸的頭上。但話說回來,無論這樣的比較多麼過火和幼稚,都沒有超出雙方的底線,畢竟偏向自己喜歡的人事物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特點。

“跑偏”讓雙方吹響戰爭的號角

然而一味地比較並不能具有真正的攻擊性,即使再努力地抬高自己最終都會和對方處在同一起跑線,於是貶低對方成了抬高自己的對價手段。最開始雙方不過是攻擊對方喜歡的事物,進而演變為直接繞過事物本身攻擊對方個人。相比於”你喜歡的某某某是傻叉“不如換成“你是傻叉”來的方便快捷,也更容易激怒對方,於是一場爭論輕而易舉地演變為罵娘,以至於撕到最後雙方甚至會忘記這場罵戰因何而生。於是每條新聞的評論區下面,我們都能看到一些喜聞樂見的人群做著大家喜聞樂見的事情,讓評論區變得比新聞本身更加精彩。

“站隊”讓撕逼之火燎原

網絡撕逼之所以能霸佔各類社交網站,主要得益於它自帶的同化功能,兩個人之間的罵戰能迅速在評論區滾成千萬人的大雪球,其感染能力簡直要比傳銷迅捷千百萬倍。網民愛站隊的特點,促成了“撕逼“向“大戰”轉變的趨勢,這也正是我們俗稱的“帶節奏”,如果最開始的撕逼雙方“節奏”帶的好,便會刺激無數的用戶群體參與戰爭,雙方一直維護自己的山頭,從不考慮對方的論述是否有一定道理,只要非我山頭者,遠近必噴。“你到底支持誰”成了撕逼雙方的聖戰口號,可是話說回來支持誰真的重要麼,你真的認真考慮過地方話裡是否有些道理麼。

“撕逼”是一種信仰

信仰是什麼,是宗教還是理想,撕逼是什麼,是探討還是罵街。但無論怎樣,碰撞總是能幫助人們前進,有時摩擦力或許是你前進的阻力,但它卻是你始終不變的前進動力。我不想在這裡雞湯,就算是雞湯我也會摻上砒霜,我只想說用別人的東西來豐富自己總好過用愚蠢的語言來傷害別人。如今人人都是一個擴音器,你可以對著它歌唱也可以對著它放響屁,正所謂流言止於智者,不要總是站在別人背後還傻乎乎的生怕站錯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