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長動力儲備成爲新常態

[腕錶之家 鐘錶文化] 動力儲備(Power Reserve)是定義腕錶特性和限制的功能之一,它決定了腕錶(每次滿弦後)的最長運行時間,換句話說,也就是從腕間取下後(自動機芯,依靠佩戴者運動無間斷上弦),或兩次上弦間隙(手動機芯,每隔一段時間手動上弦),腕錶持續運行的最長時間。根據佩戴習慣,動力儲備也經歷了顯著的發展。

Chopard蕭邦L.U.C Heritage Grand Cru腕錶,可提供長達65小時動力儲備

談論腕錶動力儲備的增長幅度之前,首先需要意識到這些數字都應帶有保留地看待。隨著發條盒不斷釋放能量,腕錶會逐漸失去精準。機械機芯依賴恆定動力供應以保持精度,最後四五個小時,動力供應衰退,腕錶的精度也會大幅受損。所以,我們需要在給出的數字中減去部分,以確保腕錶在動儲耗盡後繼續顯示正確的時間。

Urban Jürgensen The Alfred腕錶,可提供長達72小時動力儲備

30多年前的機芯往往遵循傳統規範,也即提供38或42小時動力儲備,對應為期六天的工作周,這是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的常態。隨著雙休週末變得越來越普及,38或42小時的動力儲備就顯得有些不合時宜。然而,1960至1970年代,製表行業還有其他關注點,主要是儘可能快地以實惠的腕錶裝備發達世界公眾的手腕。隨後,1980年代,機械製表品牌又苦於應對石英衝擊。因此,腕錶機芯的動力供應長時間停滯不前。另外,內在摩擦、尺寸減小和成本限制,也是導致進展緩慢的原因。

Rebellion T2M腕錶,可提供長達83天動力儲備

待到世紀之交,腕錶直徑擴大,發條盒數量、尺寸、及其存儲的能量也隨之增加。與此同時,擁有多枚腕錶的理念開始佔據主導地位。許多客戶選擇購買兩枚腕錶,其中一枚用於工作,另外一枚用於休閒。工作用表需要提高動力儲備,確保從本週五晚到下週一晨持續運行。於是,60或65小時動力儲備開始出現,實際上這已成為過去五年開發最新一代機芯的標準。

IWC萬國表柏濤菲諾手動上弦月相腕錶“150週年”特別版,可提供長達8天動力儲備

買家對更高級功能的嗜好催生了許多具有8天、9天、甚至10天動力儲備的機芯。該標準繼承自長殼鍾和懷錶,相當於滿弦後可持續運行一週多,非常方面。這些機芯通常配備多個大型發條盒,並採用手動設計,畢竟額外增添自動機制會使它們顯得過於笨重。

朗格(A. Lange & Söhne)Lange 31腕錶,可提供長達31天動力儲備

對高性能的追求促使動力儲備不斷突破極限。朗格(A. Lange & Söhne)Lange 31腕錶尺寸碩大(直徑46毫米,厚度16毫米),幾乎不再適合佩戴。這款腕錶具有長達31天動力儲備,配備專屬上弦鑰匙,以節省指力。

Hublot宇舶表Big Bang MP-11 3D立體碳纖維腕錶,可提供長達14天動力儲備

Hublot宇舶表借鑑布加迪氣缸設計,增加MP系列腕錶的發條盒數量,提供10天、16天、40天、甚至50天等一系列極端動力儲備。品牌甚至開發出專屬電動Torx觸針,用於超長動力儲備機芯的上弦操作。Rebellion T1000腕錶具有長達1,000小時動力儲備,而碩大的T2M腕錶(直徑58.7毫米)則能持續運行83天,然後才需激活隱藏在表圈裡的上弦柄軸。顯然,追求性能通常會影響人體工程學的考量,極端腕錶往往如此。(圖/文 腕錶之家 許朝陽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