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怎麼做才能學以致用呢?|Book能

有沒有發現每天我們看許多書,聽許多課但好像真正用上的卻非常少?會不會覺得有些知識雖然接觸了,但卻並不清楚是否把它據為己有?想不想在聽課(演講)或閱讀時讓自已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呢?

我在《為什麼你總是學不過別人》一文主要解釋了對於非重要資料的學習方法,而本文介紹的ART學習法則是針對重要資料的學習方法,所以在用時要先確定本書或本課程對你而言是否需要精學?

什麼是ART學習法?

A=Apply(應用)

R=Reflect(思考)

T=Teach(分享教育)

ART其實是三個英文字的首字母,剛好組合起來意思是「藝術」你可千萬別小看這三個字母,如果能養成習慣使用它們,一定可以幫你做到學以致用。

具體怎麼用ART學習法呢?

一、做筆記

假設你正出席一位重要人物的演講或看一本非常重要的書,整個過程中演講者或書中肯定會提到一些讓你深受啟發的句子。通常我們的做法都是趕緊把這些句子抄下來或用筆劃起來,對不對?但往往對於知識的學習也就停留在此,後面常會把筆記棄之一旁不了了之。我們第一步做對了,但卻做的有些美中不足,這時你最好接上以下動作。

二、做ART標籤

在你抄/劃的重要句子旁邊做一個ART標記。

A應用標籤:如果你覺得學到的方法非常有用,立馬就可以應用在生活之中,或覺得很有道理,自己真需要在這方面做出一些改變,那就在旁邊寫下一個A。此標籤主要是用來提醒自已,在看本書時你覺得你需要做出行動。

R思考標籤:如果你覺得書中觀點很有意思、有啟發或需要時間去理解就在旁邊寫一個R。此標籤主要用來提醒你深入思考作者的觀點,有很多知識可能當下無法完全理解,而要百度一下相關知識後才能更好吸收。反思還可以避免你被一些不邏輯的觀點所矇蔽,其實書上說的並不全都是對的。

T標籤:如果你覺得該知識點非常有價值,可能對某人有幫助或像我這樣覺得可以寫成一篇文章,編排在教學課程裡,就在旁邊寫一個T。如果看過我寫的《學習效率金字塔》就會知道「學」的最高境界就是「教」所以對於一些無法立刻應用的知識,你可以通過分享來學習應用,而且還順便提升了自己的人際關係。

在做標籤時可以單標也可以混標,例如:你覺得該知識點即能用又能教,就可以打上AT標籤,切忌不要糾結該打拿個好,沒關係跟著直覺走就行了,該標籤只是一個提醒功能。

三、整理ART標籤

通常聽演講還好,可能只是幾個知識點打上了ART標籤,但閱讀你會發現可能不知不覺就打了非常多的標籤。建議一定要快速瀏覽一遍自已劃線且打標籤的地方,你需要用上一個手機APP叫「塗書筆記」(當然你也可以抄),把自已真覺得有用的標籤拍/抄下來並按ART分類,這時會有一個好玩的現像,當初看不懂的地方可能現在想通了,當初覺得可用的方法現在覺得不能用了,而真正被篩選下來的都是精華,這本書能吃透它們你也就夠了。

四、實踐ART列表

R類需要思考驗證的東西可以先做,作者的觀點對不對?你為什麼會這麼有感觸?對你有什麼啟發?你是否覺得需要做出一些改變?可以的話把想法寫在日記中或分享給他人。

AT類可以結合著做,給自已定一個計劃,接下來的一個月,什麼時候要開始應用某些技巧與方法?什麼時候要把學到的東西分享給別人?

你會發現這樣學習雖然不快,但本本都可以學到深處,用到實處。這也是為什麼我在前面強調,你要知道什麼書得速讀,什麼書得精讀。舉個人例子:這兩年我想積累心理成長與培訓類的知識,所以這類書類我常會精讀並使用ART標籤法,但我也喜歡看商業書所以就用速讀,也會標ART但絕對不會太多。

好了希望這個學習方法對你有幫助,當然光學是沒有用的,下一堂課或下一本書就用上它試試,有什麼心得想法一定要記得來和我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