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選點分析 一代國手寫華章 吳淞笙番棋首勝日本九段

  來看今天的局面圖——

  白先

  左上角是大斜定式的基本型,還處於未完成狀態,現在輪到白棋走,如何保持局面的平衡呢?A、B、C、D四個點代表著不同的棋局走向,說說您的構思吧。

  附局面圖形成過程

  分析:

  這盤棋是1978年中日圍棋對抗賽上的一場較量,對於中國圍棋有著不一般的意義,由中國的吳淞笙執白對陣日本的牛之浜撮雄九段,對弈於1978年6月14日。

  新中國培養出的第一批棋手中,最優秀的代表就是陳祖德和吳淞笙,他們共同開創了“陳吳時代”。陳祖德九段後來成為中國圍棋的掌門人,吳淞笙九段則經歷坎坷,他1985年移居澳大利亞,後來又以客座棋士身份到韓國參加職業賽事,1999年回國,定居北京,最終回到澳大利亞,2007年在那裡病逝。

  吳淞笙老師不僅在國內賽事中取得過輝煌戰績,出國後在世界大賽上也有過不俗表現。第一、二屆應氏杯他相繼執黑以1點的最微弱差距輸給趙治勳和依田紀基,成為當時“貼8點”規則的最大“受害者”。1996年首屆三星杯本賽首輪,從預選賽出線的吳淞笙執白166手擊敗如日中天的馬曉春,爆出驚天冷門。在澳大利亞期間,吳淞笙曾與曹薰鉉、徐奉洙有過多次交鋒,勝負相當。

  早期的中日友誼賽上,吳淞笙有過出色表現,1963年便受先擊敗宮本直毅八段,1965年分先戰勝加田克司八段。1974年的訪日比賽中,吳淞笙七戰六勝,包括擊敗橋本昌二十段、羽根泰正八段和工藤紀夫八段,他也是繼前一年沈果孫戰勝坂田榮男十段後,第二位分先戰勝日本在位頭銜王的中國棋手。

  1978年中國代表團訪日,日方推出同一對棋手間的“三連戰”,與普通三番棋不同之處是無論前兩局成績如何,都要下滿三局。在這樣的番棋較量中,中國棋手明顯不夠適應,除了女棋手孔祥明三連勝日本女將小林千壽,七位男棋手中的六位,包括兩年前訪日大放異彩的聶衛平都輸給了對手,只有吳淞笙在與牛之浜撮雄九段的較量中2比1勝出。

  牛之浜撮雄九段曾因為睡覺耽誤了天元挑戰者決定戰這樣的重大比賽,論實力,當時的他絕對算得上是日本棋界一流棋士。

  這是三連戰的第一局,執白的吳淞笙到了局面圖要如何引導局面呢?我們來逐一分析四個選點。

  圖一 A點

  白1跳,繼續完成大斜定式,很普通的一手,應該說也沒什麼不好。

  黑2、4是定式招法,白5不論怎麼行棋,左邊都還有被打入、分斷的手段。

  黑6中腹大跳有魄力,左邊白棋形狀有些侷促。

  本圖白棋的構思稍顯拘泥。

  圖二 B點

  白1飛角,看輕左上,構思靈活。

  不過黑2夾有力,到黑10是常規定式。

  白11虎賢明,但黑12跳補後,左邊黑棋規模很大,白棋雖可抗衡,總覺得不夠緊湊。

  圖三 D點

  白1從下邊掛也是靈活的思路。

  黑2尖頂後,黑4夾擊,強硬。

  白5若逸出,黑6簡明尖出即可,白棋有被纏繞之虞。

  實戰吳淞笙給出了均衡的解答——

  

圖四 C點(實戰圖)

  白1拆,保持局面均衡的好下法。

  黑2佔大場,白3轉到右上掛角。

  黑4很大,白棋看輕左上,白5雙飛燕。

  黑10飛壓時,白11、13沖斷,然後再白19靠出作戰,左邊白1一子恰到好處。

  吳淞笙通過合理的構思掌控住局面,隨後仍棄取自如,最終以3目半優勢擊敗了強敵。

  拿下首局後,第二局吳淞笙執黑再度獲勝,率先鎖定勝局。第三局牛之浜撮雄奮力扳回一城,吳淞笙最終是以2比1挫敗對手,他也成為第一位在番棋大戰中擊敗日本九段的中國棋手。

  一代國手,德藝雙馨,奈何未能在鼎盛之年為國多立戰功。雖去國多年,魂歸異國,吳淞笙仍是中國圍棋應該引以為傲的名字。

  附全局棋譜供大家欣賞:

  1978年中日對抗賽吳淞笙執白207手3目半勝牛之浜撮雄

  一代國手吳淞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