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是共產黨員的責任

陳雲出身貧寒,只讀過小學,但他靠在長期實踐中堅持不懈地勤奮讀書、刻苦學習、理論聯繫實際的治學之道,成為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

老老實實做小學生

陳雲一生謙虛、低調,稱自己是“小學生”。在履歷表上,文化程度這一欄,始終填寫“小學”。他常說,“像我們這樣沒有什麼底子,各種知識都很缺乏的人,要老老實實做小學生。”並且形象地把堅持自學比喻為進“長期大學”,說學成之後就是頭號的“博士”。

陳雲14歲那年,生活所迫,到上海商務印書館做學徒。他自學能力極強,邊做學徒邊補習文化。每天清晨,天還沒亮他就起身讀書、寫字、學英語;晚上下班後,回到宿舍也要讀書寫字到深夜,成年累月從未間斷過。參加“五卅”運動後,他開始學習俄文,研讀馬列主義原著。在鬥爭實踐中,陳雲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經過反覆比較,最終選定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終身追求的理想信念。

1935年6月,陳雲肩負黨中央的秘密使命,離開長征隊伍,輾轉到蘇聯莫斯科,向共產國際彙報遵義會議情況。圓滿完成任務後,陳雲留在莫斯科,進入列寧學校中文部學習。陳雲抓緊一切時間系統閱讀馬恩列斯原著,認真做讀書筆記,結合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和自己的革命經歷,從理論的高度進行深入思考和總結。因學習成績優秀,

獲得了學習“突擊手”的稱號

1937年11月,陳雲回到延安擔任中央組織部長。工作更忙了,但是他“老老實實做小學生”的勁頭不減,組織讀書小組,系統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帶頭刻苦攻讀。陳雲強調“學習是共產黨員的責任”,認為共產黨員必須以學習為天職,必須牢固樹立學習理念,在繁忙的工作中擠時間學習。陳雲的讀書勁頭,多次得到毛澤東表揚。陳雲子女在紀念文章中寫到:“父親讀起書來,如飢似渴,有時甚至到了拼命的地步,以至由於工作和學習過於繁重、緊張而病倒過,流鼻血的毛病就是那時發作的。”

在延安,是一生好學的陳雲學習收穫最大的時期之一。陳雲曾說,“這樣系統地學習了幾年馬列著作,對我很有幫助,從思想理論上把王明的一套‘打倒’了。”日積月累的勤奮研讀,使陳雲能夠敏銳地從經濟與政治的角度縱觀歷史、認識世界。這為他堅持實事求是和創造性探索提供了深厚的理論、知識基礎和開闊的視野。陳雲在延安一度兼任中央黨校校長,在講授黨課時,都用最實際、最生動的事例來印證理論,分析問題透徹,說理邏輯清晰,語言幽默生動。學員都認為,陳部長一定是哪所大學畢業的高才生。

“老老實實做小學生”,在“長期大學”學習,陳雲是一貫的。不論戰爭時期還是和平年代,不論順境還是逆境,他始終堅持不懈刻苦讀書。陳雲把學習方法總結為“讀書要與懶惰作鬥爭。要訂出一個切實的讀書計劃,照著去辦,堅持不懈”;讀書要學原著,“一本書、一本書讀懂的辦法很重要”;“讀書要做筆記”;“讀書最好有個小組”;“學習理論一定要聯繫實際”。到了晚年,陳雲依然強調學習。1994年5月在生病住院期間,陳雲更是傾注極大的精力來學習。由於青光眼和白內障的影響,他一早一晚通過收聽廣播新聞來關心黨和國家的大事,關心改革開放的進程,適時提出意見和建議。

學好哲學,終身受用

陳雲在長達70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終堅持並善於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領導了革命鬥爭、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表現出了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的傑出智慧和領導才能。陳雲一生極為重視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學習哲學,可以使人開竅”

,倡導“學好哲學,終身受用”。

延安時期,在毛澤東倡導下,陳雲開始學習哲學。他認真研讀了毛澤東的《矛盾論》《實踐論》等重要著作和電報文稿。陳雲認為,毛澤東哲學思想的精髓是“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陳雲說:“現在我們的幹部中很多人不懂哲學,很需要從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上提高一步。”系統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後,陳雲總結出十五個字:“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交換、比較、反覆。”他說,前九個字是唯物論,後六個字是辯證法,總起來就是唯物辯證法。這十五個字成為陳雲畢生實踐、畢生強調的領導原則和思想方法。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陳雲仍然不斷提倡學習哲學。1981年3月,陳雲對《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起草組的同志說:“建國以後,我們一些工作發生失誤,原因還是離開了實事求是的原則。”建議“在黨內,在幹部中,在青年中提倡學哲學,有根本的意義。現在就要抓,一直抓下去”。

黨的十三大前夕,陳雲在同中央負責同志談話中,再次強調思想方法的重要性,他指出:“要把我們的黨和國家領導好,最要緊的,是要使領導幹部的思想方法搞對頭”“現在我們在新的形勢下全黨仍然面臨著學會運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這項最迫切的任務”。只有把這項任務解決好,才能承擔起領導社會主義事業的重任。黨的十三大後,陳雲退出中央領導崗位第一線,但他仍然一如既往地關心並提醒年輕的領導幹部要在實踐中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方法,並用它來觀察和處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