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球點前,神,亦凡人

點球點前,神,亦凡人。

1994年的洛杉磯,玫瑰碗球場,全世界球迷的目光集中在那個藍色的身影上。羅伯特巴喬彎下腰,將球放上點球點,緩緩抬起身子,踏實了周圍的草地,眼神在皮球和裁判之間遊移。比分是2:3,他必須罰進這個點球。

意大利隊員們低聲祈禱著,本屆世界盃後,他們中的大多數不會再回來了。幾秒鐘後,巴西球迷喧天的歡鬧聲中,呆立在原地的,不只是憂鬱的巴喬和他的意大利隊,還有著一眾看客。眾人都不願接受,或是不敢相信,當下世界上最好的球員,踢飛了意大利的冠軍夢。落寞的巴喬和不遠處抱作一團的巴西人,彷彿身處兩個世界。他就那麼站著,低著頭,思索著,充耳不聞巴西人肆意地吶喊慶祝,大抵是自己也不願接受這樣草率的結局,那時憂鬱的顏色,是亞平寧的藍色。2006年,同樣是點球,同樣是世界盃決賽,意大利人沒有讓悲劇重演,力克法國,捧得金盃,然而,已是物是人非。

那屆世界盃,藍衣軍團的對手是法國。兩支隊伍中不乏六年前歐洲盃決賽的親歷者,當年加時賽的金球成了特雷澤蓋的封神之作。意大利人的頑強令法國束手無策,齊達內的意外染紅更是令雙方之間火藥味漸濃,最終,120分鐘比賽結束,點球大戰開始。恍惚間,12年前那抹憂鬱的藍色仍佇立在場上不願離去,當特雷澤蓋的點球重重地砸在門柱上,意大利沒有了憂傷。想必巴喬的痛苦特雷澤蓋終於理解了,從一球封神的金童到罰失點球的罪人,本想綻放屬於自己的美麗,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當屆世界盃,意大利陣中來自米蘭的幾員大將備受關注,不知世界盃奪魁的喜悅能否沖淡歐冠失利的陰雲。2005年的伊斯坦布爾,一個沒人能想到的劇本,紅軍利物浦在0:3落後的情況下完成逆轉,將群星閃耀的米蘭拖入了點球大戰。此時,才開始有人願意相信整場比賽門前風聲鶴唳的紅軍有一戰之力,十分鐘之後,皮爾洛的點球被杜德克拒之門外,一片譁然,當舍甫琴科的點球再度被杜德克拒絕之時,片刻的寧靜過後是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誰能想到,利物浦能半場連扳三球,誰又能想到,皮爾洛和舍甫琴科罰失了點球。

不知道如果梅西罰進了首場的點球,阿根廷是否還在戰鬥;不知道如果C羅罰進了末輪的點球,葡萄牙是否還在前行,大抵是這世上本就沒什麼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