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國畫山水搬進魚缸

和很多水景圈的朋友一樣,有一件水景作品讓老王過目不忘,那就是楊鑫創作的《紫氣東來》。

《紫氣東來》成景照

配置:

缸體:150*60*60CM

燈光:T5HO*6根*80W,照射時間10小時/天

過濾:CF1200*2

co2:8泡/秒

創作靈感:來自中國山水畫

為使整件作品凸顯“騰空”的氣勢,沒有采用自然水景常規水草泥+化妝沙的層疊堆砌的方式建造。

骨架難度非常大,空間、景深掌握必須到位,每塊石材的紋理都需要精心打磨,甚至細微雕刻,以避免松皮石本身紋理粗礦影響到景觀場景宏大的效果,所以松皮石的加工成為這個造景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知道的是在造景,不知道的以為是石匠呢↓

骨架搭建歷時25天,進度非常緩慢

骨架成型過程:

缸中前期放置大量陽性水草,是為了吸收掉多餘肥料和減少光通量,避免頂端莫斯類陰性水草在強光下的發黑和停滯生長↓

水草瘋長,遮蓋了石材原有的輪廓,需要修剪了

經過反覆修剪維護,最終成景:

發展至今的水景,已經限於自然水景的攝影構圖框架(糾結於黃金分割),水草色彩的搭配……固化的思維模式已經無法進行更深次地藝術表達。所以個人認為要展現中國文化和思想,那麼我要創作的作品就不能再是簡單的自然重塑,而是要依照國畫的思想,書法的線條,哲學的對立,來展現中國人看待自然景觀不同的視覺角度,境界的深遠從而表達出豁達的胸襟和情感。

因而作者賦予了該作品很多的不同:

1、構圖:此作品構圖取自於圖示中的一副國畫作品,我以中心對稱排列的方法做出骨架,左右兩側看似不同實則相似,左右延綿的山脈在雲海中若隱若現猶如起伏的音律讓人舒緩。再也沒有追求黃金分割點的位置,而是藉助山勢和作者情感順勢而造,更沒有刻意追求焦點和滅點的位置。整個骨架的視覺感就是登頂山巔,俯視群山的磅礴視覺。

2、水草種植:改變了通常水草泥鋪設種植的方法,以苔蘚類做為基質來飼養匍匐陽性草,色彩上達到秋意之景象,呼應主題“紫氣東來”的色彩感。由此為了迎合場景儘量選擇了葉片細小的水草,如紅頭趴趴熊、紅針葉皇冠。缸中所有植物都是在沒有水草泥的支撐下“愜意”生長。

3、拍攝的方法:因為想要創造出世界上第一個中國國畫風水景,在造出不一樣的視覺的同時還要營造雨霧縹緲的意境,所以之前的設想是從下往上曝光,也因此不能使用水草泥還鋪設缸底。只是拍攝後期還是沒能達到雲層的感覺,騰空的山體骨架之間的留白也不能被諸多評委理解,估計也是是評分較差的原因吧

4、魚只配色:為了迎合紫氣東來的色彩表達,我選擇了安德拉斯紅雙劍孔雀魚,我個人覺得只有小尾孔雀魚的遊姿和氣質才符合本作品,所以放棄了日常群遊性較好的燈科魚,由此也增加了拍攝難度。另外,為了紀念剛剛逝去的好友,因為他是當地知名的孔雀魚愛好者。

水景,源於一顆熱愛自然的心,歡迎關注“水草大師”

下期將為大家介紹2017年世界造景大賽銅獎作品《德魯依的天梯》創作過程

《德魯依的天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