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授十個震撼心靈的故事,改變你的一生

哈佛商學院有個優良傳統,每位教授在課程結束前的最後一堂課,都要講述自己的人生故事,作為送給學生們的特別禮物。

最近讀了一本好書——《記住你是誰》,副標題是:15位哈佛教授震撼心靈的人生故事。這是15位哈佛商學院教授,在課程結束前的最後一節課,講給學生的關於他的人生故事和給學生的建議。

讀罷此書,深深震撼,每一個教授的人生故事,都給我無限的啟發。

我從15個故事中,選取了十個對我觸發、感動、以及震撼最大的故事,分享給大家,希望也對你有同樣的震撼和感動。

第一個故事:跌倒後再爬起。

哈佛教授賈伊﹒葉庫馬爾分享了一個他的故事。

他非常喜歡登上。1966年,他和一個好友攀登喜馬拉雅山一個主峰,突然發生雪崩,他從山上滑了下來。衣服全部被刮破,全身流血,四肢受傷,一度昏厥。但是,他知道如果一旦放棄,就必死無疑。

於是,在那麼寒冷和惡劣的情況之下,他堅持站著往前走,累了也不坐下,因為一旦坐下,他就知道再也起不來了。

就這樣走了幾天,他看到了一個小村莊,然後昏了過去。醒來的時候,一個婦女正在給他喂水,包紮傷口。後來,那個婦女揹著他,走了三天三夜,把他送到了當地的醫院。至此,他得救了。

教授說,在康復的過程中,他意識到自己是多麼幸運。他幸運地滑了下來,沒有死,而他的那個夥伴失蹤了,應該已經死了;他幸運的遇到了那個女人,幸運的又康復得很好。而這種幸運,其實可以延伸到他人生的早年,他的童年、家庭、受到的教育,讓他意識到能有今天,全是因為自己的好運氣。

康復之後,教授要對那個女人表示深深的感謝,但是那個女人不要錢。於是他想,為什麼不改變那裡的運氣呢?於是他在那裡建了一所學校,讓那裡的孩子有了接受教育的機會。從此,他走上了慈善之路,這也成為他人生的一個使命。

這個故事給我的啟發就是,我們的一生其實有太多的運氣,最重要的是,當好運選擇對自己如此慷慨的微笑時,別忘了承擔與之相伴隨的責任。

學會感恩,為他人創造運氣,這樣,你自己也許就登上了最高峰。

第二個故事:鳥標本。

哈佛教授傑弗裡﹒瑞波特分享了他的故事。

他在大二下學期選修了動物學的課,課程非常艱難,他幾度放棄,更艱難的就是考試,考試題異乎尋常的難做,監考老師又幾度刁難,讓大家幾度崩潰。

後來,有一個學生爆發了,和監考老師大吵了起來,並且拂袖而去。突然發生的一切,讓他十分驚愕,但是他還是認真的繼續考試。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那個關於土撥鼠的故事。有一個獵人正在追一隻土撥鼠,土撥鼠跑到一隻樹上,鑽進了一個樹洞裡,過了一會兒,從樹洞裡跑出一隻兔子,於是,獵人去追那隻兔子。

問題來了,土撥鼠去哪兒了?

這個故事讓我們問自己:我們的初心是什麼?我們最開始的理想是什麼?生活中總會出現一些突如其來的不確定性事件,讓我們漸漸迷失,找不到自己,正如一本書所說——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了為什麼出發。

在這個混亂的、不確定的世界,需要我們保持清醒,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做出自己最好的決定。

教授最後說,我的忠告很簡單,對自己要有信心,不要因為害怕做出錯誤的決定而喪失良機,不要因為貪圖安逸而錯失改變世界的機會。排除干擾,勇往直前,聆聽你的激情,捫心自問,想想自己,想想整個人類,行動起來,做一些真正偉大的事情。

第三個故事:凱瑟琳﹒赫本與我。

哈佛教授羅莎﹒貝斯分享了這個故事。

有一次,她受邀去芝加哥的一個會議上做演講,但是波士頓下了百年罕見的暴雪,飛機停飛,她去不了,但是主辦方堅持一定要讓她去。

最後沒有辦法,他們同意她通過電話做演講,那時候還沒有視頻會議呢。她一開始覺得這樣做不可思議,惶恐不安。但是到那一天,她電話演講的時候,她說:因為你們看不見我,那我就先描述一下我自己吧,我長得就像你們想象中的任何處在我這個位置上的人應該長成的樣子,高挑,苗條,就像年輕時的凱瑟琳赫本。

旁邊的朋友們都笑了,她放鬆下來,然後繼續一段精彩的演講。而這次電話演講,居然收到了特別好的效果。她也明白了用聲音的力量,能夠做到巨大的事情。好的聲音,能夠與剛剛遇到的人建立起牢固的關係。

所以,她的忠告是:尋找一種適合自己、忠實自己的領導聲音,運用它。在參加會議和活動時,不管你面對的是十個人,還是1萬個人,記住,你只有十分鐘用來樹立你的形象,建立與他人的紐帶。

後來,她成為了一個著名的演講家。運用自己的聲音,達到她的目的,就是消除鴻溝,凝聚人們的注意力,從而給人們指引。

這個故事對我的啟發就是,一定要訓練自己的演講能力。你的聲音,你的氣場,你所說的話,將改變你自己,也將影響到別人,甚至會改變別人的一生。

第四個故事:薩拉的故事。

哈佛教授肯特﹒鮑恩分享了這個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名字叫薩拉,她成長於一個小農場裡,天資聰慧,熱愛學習,每天讀書,孜孜不倦。十幾歲,就讀完了鎮圖書館的所有書籍,上學的時候連跳兩級,畢業的時候還代表班級致告別詞,因為她實在是太優秀了。

上學之外,每天還要花幾個小時幫忙做家務,各種農活和家務能創造性的完成。

14歲那年,她接管了家裡的農場,開始經營自己的農場,把掙來的錢為三個正在上大學的哥哥支付學費。

高中畢業後,十幾歲的他,就出嫁了。薩拉開始致力於持家,後來她生了八個孩子,天資聰慧的她,生活中一切難題都能迎刃而解,她特別擅長教育孩子,把孩子們都教育的很好。

40歲的時候,丈夫心臟病發作去世了,她獨立撐起家業。後來她選擇了一份看門員的工作,在市政大廈看門、打掃地板、倒垃圾。因為這個工作時間很彈性,能夠照顧孩子,雖然收入很微薄。

肯特說:你們知道嗎?我就是薩拉的一個孩子。

你們或許會認為我會為自己的母親感到驕傲,但實際的情況是——正相反,我感到恥辱,整個青春期,我都和兄弟姐妹們與我的母親一起做著看門人的工作,打掃衛生,收拾桌子。所以我們總是牢騷滿腹,憤憤不平。

一直到很多年以後,我才意識到,真正應該感到羞恥的是我自己的想法和行為。我的母親,心藏未用之才,胸懷凌雲之志,本可以從事在世人眼中更有價值的工作。到今天,我才真正懂得了她,一個勤勞工作,為我做出巨大犧牲的女人。

這個故事深深的震撼了我,讓我的心靈久久不能平息。這個故事讓我悟到了“尊重”這兩個字。

我們遇到的每一個人,其實都值得我們尊重,或許高貴,或許卑微,或許富有,或許貧窮。但是,他們同樣都在為自己的家庭勤奮努力,並作出犧牲。每一個都是活生生的人,每個人都是某個人的兒子或女兒、父親或母親,每個人都在流汗,並作出犧牲,以使他人生活得更好。

向他們表示你的尊重和關懷,就如同向為幫助你而作出犧牲的人們表示你的尊重和關懷。

因為,每一個人都可能是薩拉。

第五個故事:珍惜每一刻。

分享這個故事的是哈佛教授弗朗西斯﹒弗萊。

弗萊大學時是一個籃球運動員,學的專業是數學,上課的時候總是坐在教室後面發呆,對學習毫無興趣。

畢業之後,短暫工作了一陣兒,很快厭煩,所以回去讀了研究生,夢想是成為一個擁有博士學位的女教練。但是,災難降臨了,在一次聯賽中摔碎了膝蓋,她感覺多年來全身心投入的事業,頃刻間土崩瓦解,感覺自己一無所有了。

在手術期間,她回顧往昔,覺得從來沒有珍惜過那些時光,從未想過時光如此短暫,籃球生涯其實很有限。

後來一次偶然,她被派去主持一次評審會,當她站在教室前的時候,突然感覺一切都變了,她發現在短短的15分鐘之內,為那一百個學生做的事情,遠遠大於她花好幾天時間做其他事情所取得的成就。

那一天她知道了,自己應當去教課。後來,她就一直從事教育工作,後來當上了哈佛教授。

身為教授,她非常嚴格,總是去提醒那些不認真聽課的人,提示一個昏昏欲睡的學生端正身體,投入課堂。她要讓她的學生們全身心投入,珍惜每一刻。

她說,我只是在為我的學生做我曾經希望有人讓我做的事。我在幫助他們,別再犯我曾經犯過的錯誤,虛度生命中一段獨一無二、珍貴無比的有限時光。

這個故事,給我的啟發就是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摯愛,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和興趣,然後投入進去,珍惜每一刻。因為,時光飛逝不等人。

同時,把這種高期望作為禮物,傳送給他人,激勵他們去實現,去成就,去努力。幫助人們認識到時光飛逝,以及珍惜每一刻。

第六個故事:激發員工的潛能。

作者是哈佛教授蒂莫西﹒巴特勒。

他是一位心理學博士,有一次,一個叫戴安娜的人來找他。她受僱於一家知名公司,負責一個品牌的營銷,她非常熱愛自己的工作,全身心投入,雖然每天精疲力盡,但是,她卻感覺無比興奮。

但是,當她把自己花了數週完成的一個精彩報告,放在上司的辦公桌上時,上司認為她多此一舉,而且批評了她,這讓她灰心喪氣,所以前來進行職業諮詢。

幾周後,戴安娜辭職了。

巴特勒說,當我目睹了她充沛的精力,以及她幫助公司發展上所顯現出的能力時,我意識到,她的老闆損失了一個人才。

於是,他問,假如你是戴安娜的上司,你會讓她充分發揮自己才能為你工作嗎?你會如何挖掘他們的才能,並確保他們的才能得到充分發揮?

回答這些問題,你必須樂意做出巨大的改變,作為一個領導,你必須把你下屬的職業發展提到議事日程的重要位置上來。身為領導,你應該為組織的高效負責。恐懼和控制,能使人們最賣力的為你工作嗎?

要成為一個充分發揮員工才能的領導,我建議你必須放權,犧牲你自己的某些權利,不要把威懾作為一種管理工具。

授權的真諦不在於讓下屬執行你的想法,而在於讓他們的想法能夠得以實現,以能夠實現他們理想的方式做生意和工作。

這樣,他們的創造性、主動性、積極性將被激發,這個領域因為你放棄了控制而改變,並開拓了你的事業。工作不是由你下屬的恐懼,而是由他積極的願景所驅動。

放棄控制授權,允許他人發展自己的事業,是真正的多樣化,這會讓你有一種全新的體驗。多樣化就是能夠理解不同於自己的世界觀,真正的授權就是能夠尊重這種多樣化。

所以,首先判斷你的真實想法,然後下決心放棄你自己的某些權利,並把這些權利授給他人,真正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你便會讓為你工作的人們發現他們事業中的意義和激情,使他們樂意為你工作。

第七個故事:拉什莫爾山之問。

哈佛商學院的德朗教授分享了這個故事。

德朗教授有一年夏天遇到了一個問題,他11歲的女兒凱瑟琳纏著他,要他騎摩托車帶她去拉什莫爾山。

拉什莫爾山,也就是美國的總統山,那上面刻著好多美國有史以來最著名的總統。教授一開始猶豫不決,因為他特別忙,但是女兒一再堅持,一定要去看紀念碑,最終他被說服了。

他之所以帶著孩子去旅遊,主要是為了開拓孩子的視野,接觸不同的人,經歷不同的事。

確實,在這一路上,他們正好遇到了全美最大的摩托車大賽,遇見了好多人,好多事,整個旅途非常愉快。

然而,到了拉什莫爾山的時候,凱瑟琳卻讓他震驚了。當時,他們一起和好多遊客站在紀念碑的基石上,仰望著華盛頓、傑斐遜、羅斯福、林肯等人的巨幅雕像。這時候,凱瑟琳問她的爸爸:這些領袖是怎麼被選出來的?

德朗教授自信地回答說:因為他們勇敢,喜歡冒險,樂於助人,最重要的是,他們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凱瑟琳問道:你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嗎?

這個簡單的問題讓他十分震撼,這是個不太容易回答的問題,我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嗎?如何改變的呢?

在回家的漫長的行程中,他的腦中始終縈繞著這個問題,孩子的這個問題改變了這次旅行的性質,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改變了德郎教授的生活。迫使他去思考,自己應該做什麼,應該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

這個拉什莫爾山之問,此後改變了德朗教授的後半生。

他說,我決心要為我生活中的人們創造一種機遇,讓他們敢於去冒險,去嘗試新的行為,積極的影響其他人乃至整個組織。

德郎教授說,我為了開闊凱瑟琳的視野,踏上摩托車之旅,最終她卻影響了我,並把一次短暫旅行的影響,延伸到我人生的漫長旅程中。

那麼,你也問一下自己,你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嗎?你是如何改變的?

這個故事給我的啟發就是:一定要去影響他人,去改變別人的生活,幫助他們做一個更好的自己,這樣也能夠成就我們。

第八個故事:判斷力。

哈佛教授亨利﹒雷林分享了這個故事。

1993年,他的一個學生獲悉自己獲得了貝克學者獎。這個獎非常重要,可以在自己的履歷表上添上永久性的一筆,為他開啟許多機遇之門。

但是,這個年輕人仔細認真的算了一下自己的成績之後發現,教務處算錯了,他又算了一遍,還是錯的,他意識到或許他們犯了一個錯誤。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

這個年輕人的做法是,打電話給教務處,指出他們可能出了點錯。於是,他沒有了獎勵,沒有了轟轟烈烈,沒有了貝克學者獎。當那些獲獎的人與父母和院長共進晚餐的時候,他去參加了一個面試。此事,就到這裡了。

直到畢業典禮那天,學院院長把這個故事告訴了所有的畢業生和來客,院長講完這個故事的時候,所有的學生全體起立,掌聲經久不息。

這個故事,深深的震撼了我。我在考量自己,如果是我,我能做到嗎?

那個年輕人超越了誘惑,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展示了一種超越平庸的個人標準和高風亮節,以及他的判斷力。在壓力下,他情感成熟,明辨是非,並能作出正確判斷,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值得信任和尊敬的人。

如果他向你求職,你會錄用他嗎?如果你和他做同事,你會感到怎樣?如果他來負責你的投資賬戶,你會放心嗎?

如果信任和尊重是可以獲利的資產,那這個人的存款無比豐厚。

最後教授說,希望你們取得偉大的成功,用正確的方式,憑著自己傑出的判斷力而成功。

第九個故事:重聚。

這個故事來自於哈佛教授戴維﹒貝爾。

他對他的學生們說,幾年之後,你會收到學校寄給你的郵件,一封請你回母校參加五年一次聚會的邀請信。

如果我只有一條建議給你的話,那就是——別去,打定主意,乖乖的呆在家裡。

參加五年一次的同學聚會是件危險的事,它逼著你回頭審視在剛畢業的短短几年中,你所取得的成就,而且用相對而非絕對的眼光評估他們,以你同學們的標準,而不是你自己的職業目標和成功標準來評判你的成就與收入。

整個同學會將引發你關於職業成功與個人價值的巨大焦慮和徒然擔憂,更糟糕的是,對五年後重聚場景的設想,會影響你現在做出的決定,你甚至開始為了那次重聚而安排自己的生活,調整自己的職業,以便在短期內獲得顯赫的資本,或者很快賺大錢。

你會讓那些心中規劃已久,但是不會馬上實現的夢想束之高閣,去從事那種你實際上不喜歡,但卻讓你有錢買得起高級轎車的工作。會讓你失去自己的職業目標,或者對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視而不見。

在作出重大的職業變革時,每個人都會猶豫不決,都可能成為極度害怕冒險的人,不幸的是,同學聚會讓這些因素更加敏感。

所以學習重建我們看待風險的方式,我們會更願意承擔風險,這樣做的第一步就是下定決心把那封邀請信,不管它看起來多麼喜慶,毫不猶豫的直接扔進垃圾桶。

放棄畢業後五年的聚會,基於同樣的理由,也放棄畢業十年後的那次聚會。

這個故事給我的啟發就是,我們要更寬泛的定義成功,採用更長遠的眼光去展望工作的遠景,也許還有一件最為重要的事情,不要投機取巧,不要想走捷徑。

給自己限定一個時間,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敢於承擔風險,給自己規定夢想實現的時間期限,這些時間用完後再認輸。

作者最後說,當你做完這一切,很快你就會收到一封很喜慶的郵件,邀請你參加畢業後25年的聚會,我想這一次,你就該去參加了。

第十個故事:記住你是誰?

故事來自於哈佛商學院院長金﹒克拉克,他分享了兩條忠告。

第一條忠告來自於他的母親,小時候,他每天早晨上學的時候,母親都會叫住他,注視著她的眼睛說:金,你今天出門是要當領導的,堅守你的是非觀念,不要讓任何人牽著你的鼻子走,記住你是誰?

母親是在告訴他,當你踏出這扇門的時候,你肩負著更多的責任,家庭的名譽以及父母的期望,希望你把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因為你是與眾不同的人。我希望你能履行自己的承諾,把握生活中的機遇,實現改變世界的願望。

這對一個小孩來說,確實有點不堪重負,但是母親正是用這樣的高標準嚴要求,來激勵他。

第二條忠告來自於他的父親。他的父親非常熱愛騎馬,他對孩子的忠告是——在高處馳騁。父親在訓導他,把眼界放高。

我們生活在谷底,執著於眼前的日常瑣事,在這裡一切都是一成不變的。

但是我們不一定要在這裡馳騁,我們可以到高處去馳騁,那裡陽光明媚,海闊天空,放飛你的思想,讓你的心去做偉大的夢。

這兩個忠告都具體而實在的指引著他。

高中的時候,金組建了一個樂隊,非常成功,並且贏得了市樂隊大賽的冠軍,前途明媚。但是,高中畢業的時候,他面臨一個抉擇,是繼續做樂隊,還是上哈佛?這是兩條截然不同的人生軌道。

如果是你,你會做什麼選擇?

他思考了自己的選擇,自己想做什麼?想成為什麼?

父母的話銘記在心,他記著自己是誰,來自於何處,並去往哪裡。他夢想了一下自己的未來,而這些夢想不是出唱片,留長髮,吃住都在旅行車裡,終日奔波。於是他退出了樂隊,隊友們都認為他瘋了,因為他是樂隊的靈魂人物。

無論這支樂隊將來怎麼成功,都已經和他沒什麼關係了,他知道這不是自己的正確選擇,與自己的志向不符,與心中的感覺不符,與真正的自我不符,那簡直就不是我——他說。

他真正的志向是做一個明天的領導者,培養他們改變世界的能力,比如成為一個哈佛教授,後來,他成為了哈佛商學院的院長。

這個故事,對我的啟發非常大,讓我永遠記住——自己是誰,我來自何處,將去往何方,我的夢想是什麼,我的初心是什麼。

教授最後說,做出明智正確的選擇,找到你自身的支撐點,那些你生活的核心價值與原則,並永遠堅守,記住你是誰,並在高處馳騁。

十個故事講完了,但是這十個故事帶給我的震撼和啟發,卻久久不能平息。這十個故事為每一位尋求事業成功,並追求美好生活,希望用自己的領導力改變世界的人,提出了正確的觀念和具體的忠告。

不管我們是初入職場,還是身居要職,一些更重要、更基本的問題,還是隻有自己才能找到答案。

這些故事讓我從中領悟領導的真諦,成功的價值,與人生的真意。

這些感動、震撼、啟發了我的故事,送給你,希望你也得到同樣的啟發和震撼。

我是學峰,歡迎來到我的微信公眾號:學峰讀書會,讓思想點亮教育,用讀書改變人生,期待您的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