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5大學習習慣和能力,中學階段必須學會和養成!

中學教育有一個很顯著的特點,就是培養學生的學習和自學能力。這種能力可以讓學生進入大學以及以後的學習工作後,能跟得上快節奏的步伐。

1、學會建立有效學習計劃的習慣

有些學生確實花很多時間學習,但考試成績卻不理想;也有些學生平時不學習,卻在考前一天連續學習20小時,想考出好成績,但往往事與願違。事實告訴我們學習不能太即興,也不能臨時抱佛腳,必須建立結構化和有紀律的學習時間表。

學習的提升,一定是:根據自身的情況,為自己創建獨特而有系統的學習計劃。找到自己平時學習中的弱點,通過時間管理來調整學習策略,養成終身受用的良好學習習慣。

2、要養成勤快閱讀的習慣

閱讀可以為獨立思考提供充分的基礎和養分,閱讀可以構建詞彙,訓練正確的語法和句子結構,並提升寫作能力。為未來大學課程需要大量閱讀奠定基礎。

勤,是要有閱讀的習慣、要學會零星時間閱讀、要在遇到各種困難時堅持閱讀;快,是有較快的閱讀速度、有獲得新閱讀信息的能力、有及時與同伴交流閱讀心得的能力。

3、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

很多家長過於強調事實知識和直接記憶,造成孩子缺乏獨立思考能力與表達個人觀點的勇氣與信心,許多學生可能技術精湛,但卻生活狹隘只懂科學。而很多家長通常強調創造力、個人主義和想像力,鼓勵孩子勇於表達自己,這種教育環境下學生通常比較有自信,能說出自己的意見,與人溝通。

4、學會平衡善待壓力

中學階段是學生最想玩的年齡段,但隨著學習越來越忙,家長必須讓孩子保證學習時間,逐步調整並堅持。初升高以及高中升大學也是壓力很大的階段。

興趣和動力是平衡壓力的最好辦法。例如,有繪畫興趣的學生,除了畫畫,可以讀關於繪畫的書;喜歡機器人的孩子可以多閱讀機器人建設的書籍,這樣既可養成閱讀習慣,又能舒緩壓力,讓學習更有動力。

5、學會規劃自己的學習和職業道路

在學科上,除了要學好父母建議或期待的科目之外,也要了解自己的志趣,不能只顧自己的興趣而不考慮父母的期待,也不要因為父母的期待而放棄自己的志趣。這樣進入大學,才能有一個精彩的大學生活,同時有助於未來的職業規劃。

國內最專業的快速閱讀記憶訓練平臺,快速閱讀、記憶力、注意力、思維、高效學習等方面的知識學習、能力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