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文東茅:人生不是拋物線!

文東茅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

北京大學社會科學學部副主任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

致良知湧泉學苑發起人

導讀:7月5日-8日,由致良知湧泉學苑主辦的“立鴻鵠志,做奮鬥者”第二期大學生致良知學習會在北京中康國際酒店圓滿召開。面對300名來自海內外知名院校的大學生、留學生等年輕學子,致良知湧泉學苑發起人文東茅教授,分享了自己從鄉村到城市、從中師到大學、從大學教授到致良知湧泉學苑發起人的人生超越之路。

我從跳高中感悟人生

我出生於農村,家庭貧困,父母去世得早,初中畢業後我選擇去讀中師(中等師範學校),離開條件艱苦的貧困農村,來到城市發展。考上中師、跳出“農”門,是我人生的第一次重要超越。

讀中師之後,我參加了跳高訓練,最終獲得了全省中專運動會跳高冠軍。跳高不僅增強了我的身體素質,還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我的學習成績是第一名,又有運動特長,所以非常順利地成為全班唯一一個保送大學的人。從中專到大學,這是我人生的又一次超越。

正因為如此,我對跳高特別有感情,從跳高中我曾獲得了很多人生感悟:

1、關於成功與失敗。

運動和比賽教給我正確認識成敗:要勇於挑戰新的高度、強的對手、不懼失敗;判斷成敗的標準不是名次,而是超越的高度;不是與別人比,而是與自己比;我們甚至要感謝那些將我們打敗的對手,他們就是檢閱我們實力的橫杆。

2、關於實力與信心。

跳高是一個以硬實力為基礎的項目,有時候,面對一個高度,運動員會因為實力不足直接放棄試跳,就是因為缺乏信心。由此我意識到:不論是跳高還是做任何事情,都應該有以實力為基礎的信心。無實力有信心是狂妄;有實力而無信心是懦弱。

3、關於努力與方法。

優秀的跳高成績離不開艱苦的努力和科學的訓練。通過體育鍛煉,培養了我吃苦耐勞的品格,讓我更深刻地懂得,成功就必須付出辛勤汗水,甚至面對傷病。同時,跳高有不同方式,採用不同的方式獲得的效果各有不同,這啟發我思考:處事一定要注重方法科學,有時候採用逆向思維、迂迴曲折的方法可能更容易成功。

人生就是一條拋物線嗎?

以上這些啟示對我的成長和發展有很大的幫助,通過不斷的努力,我提升了個人能力,實現了人生的一次次超越,從保送上大學,到讀碩士、博士,評副教授、教授,當副院長、院長,一直在攀登人生新高度。

但有關跳高的這些觀念也在一定程度上侷限了我的認識。我曾一度認為人生就是一條拋物線,在年輕時不斷努力,爭取達到一個儘量高的高度,隨著年齡增大,智力、體力等衰退,人生軌跡必然逐漸滑落。我也告訴自己,作為一個沒有任何背景的農村孩子,能一步步成長為北大教授、院長,應該知足感恩,我只要延緩一下自己衰落的速度就好。

但是,人生真的就是這樣一條拋物線嗎?

感謝致良知四合院,引領我走進了陽明心學的殿堂,聖賢智慧讓我對人生的認識又產生了一次巨大超越。

首先,關於成功。“是非即成敗”,要能辨別是非,才能找準人生的方向。而真正的成功,是以健全的心靈品質,依道而行,達成目標,同時擁有幸福自在乃至圓滿覺悟的人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每個人都可以不斷努力,不斷提升心靈品質,從士人到能人、君子、賢人乃至聖人,實現一次次超越。從這個意義上說,人生就不再是跳高比賽,更像是在攀登一座永無止境的高山,只要一步一個腳印,就可以每天都達到新的高度。而每到一個新的高度,都可以看到新的風景,這才是值得追求和嚮往的人生。

其次,關於信心。從前我認為信心源於實力,而陽明先生告訴我們:“聖人之道,吾性自足”,真正的信心是相信每個人都有無窮潛力,都有無限的心靈寶藏。一個人對社會的實質性貢獻和最大價值是建設自己的心靈品質,用生命喚醒生命,幫助他人提升心靈品質。這樣的貢獻依靠的是心靈品質,不受年齡、體力甚至智力的限制,因此人生並不是一條向下滑落的拋物線,是可以垂直攀升的,這樣的人生始終充滿信心和希望。

第三,關於成功的途徑。現在,我更深刻地體悟到“反者道之動”。人生要有獲得,就要先付出;要被愛,就要先給人愛;要被尊重,就要先尊重別人。要獲得成功,最高效的途徑就是牽手聖賢,垂直攀登。

致良知的學習,讓我認識到,人生中有跳高這樣的身體超越,也有上大學、跳農門這樣的物質和地位上的超越,更有對個人認識和格局的超越,這種精神上的超越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超越。

有了這些認識,這兩三年來,我堅持每天學習古聖先賢的思想,倡導成立了致良知湧泉學苑,帶領成千上萬名教師、家長學習致良知,開展良知教育試點,共同探索教育之道。我的人生到達一個新境界,我也能預見到,在我的上方還有無數境界有待超越,從中我享受著更大的幸福,無比欣慰、無限感恩。

厚德載物,超越財富

什麼是當代青年的超越?如何實現這種超越?

每代人有每代人的使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可見,當今時代的使命就是實現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今天的青年,站在這個偉大時代的起點,未來的使命就是去實現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飛躍是更有力的超越,我們應該如何實現這一飛躍?在我看來,就是要“超越財富、追求強大”。

超越“財富”

有人會說,其實我們家並不太富裕,還要解決溫飽問題;我們國家也還有很多地區並不富裕,需要脫貧致富。但超越財富並不是要等我們掙到很多錢才能超越,而是要轉變我們的財富觀念。

首先,創造財富:超越財富是要以經濟實力為基礎的。我們這代人要生財有道,繼續為社會創造更多物質財富。

其次,駕馭財富:要超越財富,就要超越現有的財富觀,財富不是用於佔有和享樂,而是造福社會、利益他人、成就自己,是在無私奉獻、利他利己中收穫大幸福。只有不為錢財所累、不為錢財所奴役,做錢財的主人,才能讓錢財在自己手中發揮更大價值。

最後,開發寶藏:要超越財富,就要轉變我們對財富的認識。每個人內心都有無窮寶藏,我們造福社會的方式,不僅是體力、智力,更重要的是品德。我們可能是做科學家、企業家、政治家,也可能是一個普通勞動者。但只要擁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德,就可以在任何崗位上影響他人,獲得他人的尊敬,體現自己的價值,達成人生的成功與幸福。

追求強大

強起來的時代,不只是國家經濟、政治、科技、軍事的強大,更有文化和思想上的強大,不僅要自己強大,還要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讓全世界變得更加富強。中華民族強起來,一定要依靠強大的人民,尤其是強大的青年。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

真正的強,是內心的強大。何為內心強大?如何實現內心強大?在此,送給大家兩句話:

強:“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真正的強是自強,自己征服自己,自己使自己強大;真正的強,必須“不息”,志向堅定,堅持不懈。只有這樣自強不息,才能養成“大德”,大德才能駕馭萬事萬物,包括財富。所以,我們要做強者,就要“立鴻鵠志,做奮鬥者”。

大:“胸懷天下,學致精微”。中國的強,不是強權、霸道,而是胸懷天地萬物一體之仁,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而這一切,都要從精微開始,從小事開始,在行動、言語以至起心動念上用功,即心上用功。

真知真行

陽明心學是實學,強調知行合一、真知真行。所以今天建議大家去做兩件小事:

厚德載“手機”。真正的強者是自律的,珍惜自己的美好青春時光,從管控手機開始。修養大德、檢驗厚德,從管住手機開始,從戒除遊戲開始。

不說謊、不抱怨。不說謊,心中輕鬆愉快;不抱怨,反求諸己,不斷修復自己與世界的關係。如此堅持100天,必能真切體會生活的簡單與美好。

人生不是一場只有一個冠軍的田徑比賽,而是一次每個人都可以成功的永無止盡的向上攀登。只要一步一個腳印,每一步都是超越,每一次超越都是新的風景。在這條攀登路上,我們追隨聖賢,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