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原料藥壟斷還供需於市場

面對價格暴漲99倍的原料藥,藥企怕斷供敢怒不敢言,只能由老百姓買單。近日,遼寧省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採購網發佈一則預警通知,涉及81種不能正常供應配送的藥品。由於原料藥被經銷商壟斷,1個月內,撲爾敏價格竟然漲了58倍,從400元/公斤漲到23300元/公斤。苯酚從230元/公斤漲到23000元/公斤,漲了99倍。(8月7日《錢江晚報》)

市場經濟環境下,漲價不是問題,問題是如何漲上去的。如果是市場供需失衡,導致的價格大幅度波動,那麼就是正常現象,依靠市場自主調節機制,即可逐步恢復供需平衡,進而熨平價格波動。可如果是商家壟斷市場,依靠肆意漲價獲得暴利,那就屬於被嚴厲打擊、處罰的違法行為。

據媒體調查顯示,撲爾敏和苯酚價格暴漲的背後,是經銷商與廠家簽訂漲價合同,獲得全國獨家總經銷,從而壟斷了原料藥供應,價格也就一飛沖天。由此可見,這是典型的壟斷經營行為,經銷商把控了原料藥供應,就取得了談判優勢地位,藥廠只能俯首稱臣。

原料藥是製藥不可或缺的材料。為了維繫正常生產,藥廠需要高價購買,由此直接推升藥品生產成本,而這些增加的成本,也將隨之傳導至藥品的出廠價、零售價,最後還是由老百姓來埋單。

事實上,由於原料藥被經銷商完全壟斷,漲價並不能激發原料藥廠家擴大產能,增加市場供應,刺激市場競爭,也就沒有發揮價格槓桿的調節效應。

藥品供應是社會民生問題,關係到廣大患者切身利益。監管部門要清醒認識到經銷商壟斷原料藥的社會危害性,依法對其進行反壟斷調查,如果證據確鑿,就對經銷商採取懲罰性罰款,並強令解除非法合同,打破壟斷交易鏈條,將原料藥供需交還給市場競爭。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