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單?單電?無反?沒有了反光板的相機到底叫什麼好

這幾天尼康最新微單的消息不斷曝出。我也一直盯著這事兒。但是大家在關注尼康微單至於,不少人時不時提醒我,微單是索尼專用的。其實您提醒的還真不對。

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類相機到底該叫什麼。

相機這東西最開始就是一個大箱子,前面一個鏡頭,後面一個毛玻璃。通過毛玻璃取景之後,再插入膠片拍攝。

所以從這個原始的簡單結構我們發現,相機結構基本上要滿足兩個操作。

1、取景。說白了你在拍攝前起碼可以看到你拍的是什麼。

2、拍攝。將你看到的畫面映射到膠片或者電子傳感器上形成照片。

少了第一個就是瞎拍,少了第二個就是拿個望遠鏡。缺一不可。

很多相機的命名方法也差不多就是通過描述取景方式來定的。

比如你們所熟知的單反。

單反的全稱叫單鏡頭反光相機。解釋一下,單鏡頭取景和拍攝,通過一個反光板將鏡頭進來的光反射到五稜鏡,再通過折射反射倒取景器來取景。拍攝時,反光板打開,光線直接進入到感光元件(膠片或者電子傳感器)上,最終記錄下成像。

再比如你們可能很喜歡的旁軸相機。

就是一個鏡頭用於拍攝,但是你取景卻是通過旁邊的取景窗。拍攝的是鏡頭的光軸,取景是取景窗的光軸。倆光軸平行。所以叫旁軸。這也是用取景方式命名的。

然後就是雙反。

對,都說了是雙反,就是倆鏡頭。上面的用於取景,下面的用於拍攝。上面的鏡頭後面有一個45°的反光板,把光反射到毛玻璃上取景。所以倆鏡頭,有反光板,這就是雙反名稱的由來。

這也是用取景方式命名的。

可見現代的相機多以取景方式命名。所以類似於索尼A7系列這樣被我們稱為微單的數碼相機到底該叫什麼好?

從這類相機誕生倒現在已經稱為主流之一,這類相機大概有三個名字。我們來分析分析到底哪個合適。

1、單電。

相當長的時間,這類相機是被業界稱呼為單電的。這個名字其實就是沿用了上面講的取景方式命名法。單鏡頭電子取景相機就是單電的全稱。

其實我個人認為這是最為合適的命名法。

不過後來索尼用這個名稱來命名自己的一種半透膜反光板的相機。這種相機和單反無異,區別僅僅在反光板能反射一點光,也能通過大部分光。反射的一點用於對焦測光。通過的大部分用於取景和成像。其實這種相機我覺得就是單反的變種而已。

不管怎麼說,一個好名字最終因為種種原因,被大家棄用了。

單電也就無法成為這類相機的統稱。

2、無反。

很多人現在支持無反相機。這主要是因為2015年英文確定了以mirrorless來命名這類相機,之前有俗稱evil的。

其實我覺得這是最差的命名法。誰規定了相機一定要有反光板?我們縱觀攝影歷史,有反光板無非也是妥協的產物,也只是攝影器材史的一部分。所以沒必要圍繞著這個反光板來做文章。

就像我一直說的,這類相機是恢復了相機本來的樣子,把多年因妥協而使用的反光板摘了而已。

無反一詞支持者多為業內人士,甚至是資深人士。並不廣泛。所以我建議大家放棄這個詞吧。

3、微單。

這個詞一看就是蹭單反的,與無反一樣沒出息。本意就是微型的,有單反畫質的可換鏡頭數碼相機。可見這類相機初期是多沒底氣。那會我沒少寫文章來表明這類相機的正確性。

這個詞後來被索尼申請商標了,不過是申請中,保護期表現為微單™。那會索尼要求所有媒體如此寫,有的銷售軟的就都這麼寫。反正當年我就說我們網站不支持這個格式,也就糊弄過去了。

後來索尼微單越來越好,微單也就成為了這類相機在市場中的統稱。再後來,索尼並未在相機領域註冊下“微單”這個商標,所以我們看到很多廠商現在也稱自己的這類相機為微單了。

所以我傾向於以微單稱呼這類相機,儘管我認識單電才是最好的命名。因為再好的命名法不如約定俗成,不如有廣泛群眾基礎來得強。

既然市場上都叫微單,你改個名字,可能面對的就是市場對你很陌生,這對於銷售可是不利的。

有人奇怪了,難道群眾基礎這麼厲害?當然了。小時候學古詩,我們唸的都是“遠上寒山石徑斜(音:霞)”,現在都是石徑斜(音:鞋)。

沒辦法……人多就是可以為所欲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