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發家史與淘寶兩大未解之謎

01

寫在前面

如今的阿里,時不時會成為媒體的討論熱點,阿里能夠從一個被大家定義為“傳銷”的公司,到現在互聯網巨頭,在它成長的路上經歷了哪些關鍵時刻?

接下來要說的,可能是你以前不知道的細節!

02

誠信通

阿里巴巴最早啟用了兩個域名,一個是 Alibaba.com.cn ,一個是 Alibaba.com 。前者內部習慣上叫「中文站」,後者在內部稱為「國際站」。

最早的阿里巴巴網站,其實是一個 BBS 加上一個首頁,產品雛形確實比較簡陋,現在看起來不可思議。但是,在那個年代,算是比較有效的形態。

兩個網站中的中文網站流量更大,用戶主要是國內中小企業的業務員和部分老闆。國際站是個英文站點,主要面向國際用戶。

這兩個站點做的都是 B2B 的生意。在中國互聯網的草莽年代,誠信是個大問題,但是也給阿里巴巴帶來了商機。

中文站的收入來源之一是賣「誠信通」。其實就是賣一個「執照」。買了「誠信通」服務,阿里給你做第三方認證,主要是核驗一下公司的營業執照一年 2300 元。這個業務在當時佔營業收入 20%~30% 。

銷售方式主要是通過銷售打電話。今天,有人說阿里早期本質上是個電話直銷公司,這話也不算錯。

當時阿里的電話銷售團隊佔公司員工數一半還多。小俠的一個同學在2013年的時候還在誠信通的客服部打電話賣誠信通,跟賣保險的工作內容差不多。

03

中國供應商

當年的額阿里另一個收入來源是「中國供應商」的服務費。

這項服務推出其實比誠信通還早。從最開始一萬多年費起步,等到 2005 年前後的時候,已經是 6 萬到 8 萬之間,客戶數量差不多 1 萬出頭,這就是幾個億人民幣的收入。

從銷售模型上看,免費客戶,誠信通客戶、中國供應商客戶,形成了一個銷售漏斗,不斷進行高淨值轉化。

儘管這樣,當時整個互聯網都不相信阿里巴巴這家公司能賺錢,都說這肯定又是在吹牛。

聽過“中供系”,對中國供應商會有一定的瞭解。

簡單的說,中國供應商的服務就是賣流量。

買這個服務的,是做出口生意的中小外貿企業。這些企業沒能力在國外宣傳自己的東西,阿里說,你交一筆服務費,就可以把你的產品介紹放到網站上來,我們幫你在國外宣傳,老外就能看到。

採取的產品形態非常簡單,就是給企業一個專門的頁面(從技術上看還不如個人主頁複雜),可以放上去一些商品介紹,而且,還有數量限制。要想上傳更多,可以買更高一檔的服務。這個服務,在內部簡稱「中供」,在當時佔營業收入的 70% 左右。

阿里收了「中供」的服務費後主要是在海外做廣告,買流量,做 SEO,當時阿里可能是中國互聯網公司在海外拿到最多流量的。

當然,這些總體上花不了多少成本,只要做到客戶覺得有效果,有海外商家詢盤,做到一個正反饋,達到某種平衡就夠了,不會無限制的去買流量做廣告。至於網站流量什麼,一直都不大,不用投入太多軟硬件成本。阿里可能是把流量價值變現得最好的公司。

中供的客戶客單價高,只通過電話銷售的話術沒法奏效,還需要銷售一個一個去線下拜訪客戶。這些銷售團隊紮根長三角,東南沿海,硬生生拿下了中小企業外貿客戶市場。

當時阿里的 COO 是李琪,做技術出身。阿里從規模很小的時候,就上了 CRM(自己開發的),要求銷售必須詳細記錄客戶拜訪的信息,做不到就罰款。從這一點看,阿里能成功也是有其必然性。即使是到了今天,又有多少銷售型的公司能抓住 CRM 的價值?

04

找一群素質一般的人做對的事

阿里銷售之所以這麼強,主要是找對了一群素質一般般的人。並不是不尊重這隻團隊,而不過是實情而已。

馬雲也曾開玩笑說「街上只要會走路的人,不是太殘疾, 我們都招回來了」。

首先是,要控制人員成本,如果都啟用高學歷的,早就倒閉了。

再有一點是,當時行業裡,做得好的銷售人員,大多有阿里巴巴不能忍受的問題,比如要回扣。這樣的「聰明人」阿里是不想要的。

阿里為什麼要價值觀,要塑造公司文化,這樣的一群人,不進行整齊劃一的思想改造是沒法讓公司運轉下去的。

阿里的公司文化建設,有很大一部分是學習了 GE。這跟關明生的加盟有直接關係。關在 GE 工作過十多年,把 GE 管理上優秀的經驗帶到了阿里,某種意義上,也起到「教練」的作用。在當時的互聯網公司裡,還是很超前的。

▲關明生

阿里收購雅虎中國,可以說震驚了整個行業。當時媒體都不懷好意的說,怎麼可能是雅虎中國被收購,明明是雅虎收購了阿里巴巴,阿里巴巴這是出於面子上的好看,說是收購了雅虎的中國業務。

這個收購解決了一個什麼問題呢,就是孫正義的軟銀從淘寶退出了部分股權,淘寶變成了阿里巴巴的全資子公司。軟銀從這筆交易裡套現了 3.6 億美元。

現在評價這個收購,有的結論是不準確的,比如,有人說阿里從此得到了雅虎中國的技術和人才,從而為淘寶、支付寶的騰飛奠定了基礎,這是純屬胡扯。

客觀的說,技術和人才都得到了一些,但實際起到的作用有限,在雅虎中國折騰搜索的那幾年裡,不少「聰明人」不看好雅虎和阿里,被挖走了很多。後來進入到阿里體系裡的,也就是廣告團隊(阿里媽媽)實打實的拿到了一些人才。

05

淘寶誕生及兩個未解之謎

對淘寶而言,現在仍然有兩個疑問沒能得到好的解釋:

第一個就是馬雲怎麼會有這個神來之筆,決定創建淘寶網。最初給他靈感或是啟迪的是誰?是馬雲自己?還是孫正義?

第二個問題是,淘寶創建初期,為什麼要搞得如此神秘?阿里現在會把淘寶的創建講述得非常有故事性,然而,如果當初不秘密進行,會怎樣呢?

同樣是淘寶創建的這一年,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時間影響了阿里巴巴,那就是「非典」。阿里巴巴巧妙地把「非典」對阿里巴巴的影響變成了某種敘事,甚至變成了「史詩」。

其實,現在想起來,那一年的互聯網公司,哪一家沒被非典影響呢?只有阿里巴巴,把這個事件變成了公司文化的一部分。

當然,支付寶對淘寶的助攻也是功不可沒。為了解決信用問題,阿里祭出了「擔保交易」。

支付寶和淘寶互相促進,在那幾年迎來了指數級的增長。

外界對支付寶最大的疑問是,支付寶靠什麼賺錢?

依靠利息賺錢的說法是早些年最流行的說法。然而事實是,當時支付寶沒想好怎麼賺錢,而支付寶的利息,實際上也沒有多少錢,那點留存資金無疑是養活不了支付寶的,而且資金也不能隨便挪用。

等到推出「餘額寶」,才真正的解決了這筆資金怎麼賺錢的問題,餘額寶當然是一次業務上的創新,但這種創新是監管層面給的空間。

問題來了,當時支付寶最擔心的問題不是怎麼賺錢,而是央行什麼時候發第三方電子支付牌照。

那幾年,幾乎任何關於牌照合規的事情,在內部都得嚴肅對待,緊張了幾年,牌照終於發下來了,沒想到,一發就發了一大堆,各種利益關係雨露均霑。好在是,終於鬆了一口氣。

06

如有神助

2007 年,阿里巴巴 B2B 業務,在香港上市。

實際上,在那一年年初公司年會上,馬雲就說過:未來幾年,經濟形勢不好,阿里要過冬了。

可以說,阿里巴巴 B2B 業務選了一個最佳的時間點上市。這是又一次神來之筆。

阿里的故事未完待續,不定期更新,請多關注。

內容整理自:小道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