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青年幫助村集體一年增收300萬,只靠傳統文化+新思維(二)

上次講到何明在村裡安排了五件事,並要求逐步落實執行下去。那麼他為什麼要安排做這五件事,他以後又做了什麼?下面,請聽我講述。

第一件事做的目的就是統一大家的思想,只有幹部的思想統一了,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才能帶領下面的人。第二件事就是讓自己家鄉的那個特產有個統一的標識,形成品牌效應。那為什麼叫仙姑這個品牌呢?因為他們家鄉有一個傳說。

傳說何仙姑路過此地,看到村民很辛苦勞作,僅靠種植玉米生活但收穫很少。即使這樣,還是把最好的飯菜送給路過此地的何仙姑吃。

因為村子裡大部分人都姓何,村民還讓小孩叫何仙姑:姑姑。第二年何仙姑又來到了這裡,給他們帶來了茶樹苗和果樹苗,從此村民靠種植茶樹製茶和種植果樹生活有了很大提高。

做第三件事的目的就是想恢復私塾。教教小孩子們傳統文化。何明所在的村叫何家灣,民風古樸,鄰里和睦友善。老人們認為這與他們灣裡有私塾有很大關係。

做第四件和第五件事的目的呢,主要就是為以後做農家樂和鄉村旅遊準備條件。另外他還做了第六件事,就是要求留守的婦女會手工的,儘量的做一些手工活,家裡有山貨的也準備一些好的,比如葛根粉,香菇,木耳。因為葛根粉具有降三高,降火,解酒的作用,可保護胃粘膜,所以說現在進入六月份,可準備一些葛根粉。這些東西以後可拿到旅遊景點或者是在自己村裡賣給遊人。

何明做了以上六件事,那麼它是如何整合的呢?請關注我,明天會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