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課堂|無痛分娩上麻醉對胎兒有無影響

生活報告鑑定:

無影響!

據浙江在線報道,26歲的小辰入產房待產,痛得忍不下去了,提出要無痛分娩。丈夫卻拒絕在同意書上簽字,原因是:“上麻醉對小孩子有影響,對大人也不好”,無論麻醉醫生如何解釋不會造成影響,丈夫的態度依舊堅決。

無痛分娩的最高原則就是母嬰安全,藥物濃度比剖宮產麻醉的藥物用量少的多,經由胎盤吸收的藥物量微乎其微,對胎兒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通過測定胎兒臍動脈血PH值發現,無痛分娩甚至可以降低新生兒酸中毒的發生。

美國紐約大學醫學中心的Gilbert J. Grant教授,在《享受分娩:分娩鎮痛的新方法》(Enjoy Your Labor: A New Approach to Pain Relief for Childbirth)書中就用圖文並茂的方式向產婦們展現了一個全新的分娩觀念——享受你的分娩過程,而不是在痛苦中等待重生

分娩鎮痛是在保障產婦及胎兒安全的原則下,用藥物或精神療法減少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的疼痛。

從1847年,蘇格蘭的Simpson醫師用氯仿,進行了第一例分娩鎮痛,到現在硬膜外鎮痛技術成為分娩鎮痛的主流方式,並已完全成熟。

分娩鎮痛經歷了上百年的歷史更迭,而在我國卻仍然舉步維艱。

產痛到底是怎樣的疼痛?

生過孩子的許多媽媽都會覺得:痛不欲生,生不如死。

疼痛是一種非常主觀的體驗,每個人承受疼痛的程度相差甚遠,也會由於生理、心理甚至環境因素而發生改變。我想對於生產過程,每個產婦的體驗也是不盡相同的,產婦如果能建立足夠的信心,有強烈的順產慾望,往往能讓他們在生產過程中表現得更為積極。讓產婦確切知道產痛的性質和劇烈程度是診療過程非常重要的環節,而不是為了鼓勵產婦避重就輕。

在很多醫療機構,都有產前的宣教,比如孕婦學校的課程,從中獲取正確的信息,對幫助產婦正確面對分娩過程顯得尤為重要。

分娩過程在大多數人看來是一個再自然不過的過程,常常有人用奶奶輩生三四個孩子,生完孩子立馬下地幹活等來佐證這一點。但事實上,在過去,母嬰安全是難以保障的。

生育,就像過鬼門關一般,可以說正是由於適當的人工干預,大大降低了孕產婦的死亡率,同時增加了新生兒的生存率。

國內外的多項前瞻性研究還表明分娩鎮痛,可能降低產後抑鬱症的發生率。

研究表明,分娩鎮痛可能降低產後抑鬱症的發生率,目前硬膜外腔阻滯是最理想最常用的一種分娩鎮痛方式,由麻醉醫師將一根精細的導管置入產婦硬膜外腔,採用持續性泵注的方式提供理想的鎮痛,並且可以根據產程的進展和疼痛的程度改變加以調整,甚至可以由產婦進行主動調節。

胎兒娩出後直至完成會陰側切,保證持續的鎮痛效果,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經得到了充分的肯定,理想的分娩鎮痛是在緩解產婦劇烈疼痛的同時保留輕微的宮縮感。

相比於完全無痛,這樣的程度更為安全,並有助於產婦在生產過程中準確的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