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里爾,德國最古老的城市

離開盧森堡,四十多分鐘車程,第一站就是德國特里爾

,這座號稱德國最古老的城市。

先說說什麼要去特里爾。《羅馬人的故事》一書一共15本,我也是這幾天剛剛全部看完,歷時三年多。我在定行程的時候,大概正是看到書的中間,幾乎每冊都要提到羅馬的萊茵河防線,當然肯定少不了特里爾。而且離盧森堡只有幾十公里,所以特里爾必然要在行程內了。

關於特里爾,想寫的東西比較多,但很糾結從哪裡開始寫,寫些什麼。思想再三,還是先簡單說說城市的歷史,後面再分別介紹景點和古蹟。

如果按粗的歷史說,特里爾在古羅馬時期是重要的城市,帝國中後期還做過首都,君士坦丁遷都君士坦丁堡之前在此二十多年,並修建了大會堂和浴場等。

中世紀時,這裡是神聖羅馬帝國七大選帝侯中的三大主教選候之一,特里爾選帝侯的所在地;

近代,這裡是馬克思的出生地,不可謂對世界影響不大吧。

現在開始講點歷史。

先從凱撒說起,公元前58-前51年,凱撒征戰高盧,在他的《高盧戰記》(不好意思,我並沒看過)中曾提到過,高盧的比利時部落,非常驍勇善戰,其中的

特維雷利人(Treveri,也稱特雷維里人)居住的地方就是今天的特里爾(Trier),所以說,僅特里爾的名字就有兩千多年的來歷。

下面的地圖在鹽野七生的書中被多次引用。高盧人被羅馬同化後,萊茵河首先被確定為防禦河東岸日耳曼人的防線。我們熟知的科隆、波恩、美因茨、科布倫茨、威斯巴登等德國城市(後面行程)都是當年的羅馬軍團駐地。另外萊茵河下游的烏特勒支(荷蘭)和上游的斯特拉斯堡(法國)也都是軍團駐地,我今年年初去過的瑞士溫迪施則是萊茵河最上游的羅馬軍團駐地。《羅馬人的故事》書中甚至有每個軍團駐軍的番號和名稱,這裡就不囉嗦了。當羅馬帝國解體後,這些軍團駐地逐漸發展成了日後的城市。

從地圖上看,特里爾不在萊茵河上,而是距萊茵河一百多公里。特里爾所在的摩澤爾河,流到布倫茨匯入萊茵河。特里爾也不是軍團駐地,而是防線後面的城市。也就是說最初的軍團駐地是沒有城市功能的。科隆做為安置羅馬退伍軍人而建的城市,要比特里爾還要晚幾十年。

公元前16年,奧古斯都設立比利時-高盧行省,特里爾成為行省首府。並命名為“奧古斯塔.特里維羅姆”(Augusta Treverorum),現存以奧古斯都命名的城市還有奧格斯堡(德國)和奧格斯特(Augst,位於瑞士境內,也是今年去的)。所以某種意思上說特里爾是德國最古老的城市。

公元3世紀下半葉,特里爾有了第一位大主教聖尤卡里烏斯(Saint Eucharius)。

3世紀末,戴克裡先創立四帝共治,西部副皇帝君士坦提烏斯(君士坦丁大帝的父親)的首都就在特里爾,統治區域包括西班牙、高盧和不列顛,所以君士坦丁後來在約克被擁稱帝。

君士坦丁稱帝后,他的首都還是特里爾,他的兒子君士坦提烏斯二世就是在特里爾出生。君士坦丁對特里爾進行了大規模的城市擴建。

312年,君士坦丁率軍在羅馬和擅自稱帝的馬克森提烏斯決戰,著名的“米爾維安大橋之戰”後,馬克森提烏斯被殺,元老院為討好新的皇帝,臨時拼湊了一個君士坦丁凱旋門,並將馬克森提烏斯大會堂改名為君士坦丁大會堂(君士坦丁巴西利卡)。在此之前,君士坦丁從未到過羅馬,獲勝之後也並未在羅馬駐留。313年前往米蘭,與住在米蘭的共治皇帝李錫尼共同發佈了“米蘭敕令”,基督教從此在羅馬帝國合法化。

324年,君士坦丁開始打造新首都君士坦丁堡,330年,遷都君士坦丁堡後,特里爾不再是首都,但依舊是重要的城市。

帝國末期,萊茵河防線已形同虛設,約在五世紀,特里爾被日耳曼的法蘭克人佔領。

843年,查理曼的三個孫子簽訂的《凡爾登條約》,將特里爾劃歸東法蘭克王國(可以簡單理解為現在的德國)。

12-13世紀,特里爾大主教成為神聖羅馬帝國七大選帝侯之一,後面在介紹選帝侯宮時再說。

這是一個2世紀後期修建的古羅馬競技場。主要是用於當地軍民的娛樂活動。據說君士坦丁曾將俘虜的兩位法蘭克國王及隨從在這個競技場上當眾餵了野獸。

劇場不大,要買票進入,這樣的劇場看的比較多了,就沒進去,只在外面簡單看看

前面說的被君士坦丁喂野獸的法蘭克國王,叫阿斯卡里克和梅洛蓋斯,算是法蘭克王國最早的兩位國王了(算是克洛維的前任)。那大概是公元306或307年的事情。

古代的看臺已經長滿了草,臺階還依稀可見。

劇場兩端的出入口。

劇場附近的街區,人很少。

這個廣場叫市集廣場(Hauptmarkt),一條商業街通往大黑門(尼格拉門)。廣場上最高的教堂叫聖岡戈爾夫教堂(St. Gangolf Kirche),是特里爾第二古老的教堂,歷史可追溯到十世紀,現在的教堂則建於15世紀。

上午時分,廣場上就是個大市場。趕上節日的時候,這裡是特里爾最熱鬧的地方。

非常好吃的大櫻桃。

街邊的麵包店。

我經常留意歐洲的鋪路施工,用這種堅硬的石頭立起來鋪地面,所以能用上百年。

TR,表示特里爾的車牌。

街道的拱門

街上看到的一幅畫,特里爾的君士坦丁大巴西利卡(後面寫)。

井蓋上還有聖彼得像。

又是一種防坐櫥窗。

一家奔馳銷售店。

這個怪怪的建築,原來是二戰時期的防空洞。

不知道防空洞為什麼要修這麼高,也許是為了讓慌亂的人遠遠能看到吧。

特里爾的公交車。

雙層觀光車。

96年第一次去德國時,對德國滿街的出租車都是奔馳、寶馬、奧迪感到吃驚,現在已經無感了。

去馬克思故居路上見到的一座15世紀的教堂,聖安東尼教堂,遠遠看看。

這是個什麼雕塑,不懂。

這是我們吃午餐的一家漢堡店內的人像畫。

下篇開始介紹特里爾的羅馬古蹟,還會涉及到特里爾的部分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