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垃圾場,每年運來500萬噸垃圾,居民靠撿垃圾生活

科技行業在全球不停地發展,人們製造了大量的電子產品。可電子產品的壽命有限,也不能循環再用,堆放到地面上又會造成嚴重的土地汙染和土地損毀,使得每一個國家都不待見被遺棄的電子產品,而這些東西就全出口到非洲的加納。

你別說,這些產品不少是我們日常會購買到的牌子貨,例如索尼,西門子,佳能等。

大多數國家會把電子產品最值錢 或者可以維修再用的那一部分拿走,然後把剩下最不值錢,且沒什麼利用價值部分留給非洲。這些東西,大多都是無法燒燬,也不能投海,更不能埋沒到土地裡的重金屬廢物,非洲彷佛就是堆放這些廢物的垃圾場。

加納的人民本來就不富裕,加納這個地方到2017年人均GDP還不到1700美元,他們生活在僅有24萬平方公里的地面上,靠石油來支撐整個國家的經濟。

加納政府在90年代為了建造水電站,把河流都填平了,致使沒有什麼豐富的水資源來耕種農田,所以他們的農業並不發達。

電子產品盛行,帶來了人們自己也無法處理的工業垃圾,西方國家突然把目標轉移到非洲,表面說想把一個有利可圖的項目帶給非洲。

加納很多地方本來就是難民的集中地,由於非洲以前常常戰亂,致使很多難民要四處逃亡,有的就來到阿博布羅西小漁村,就在離加納不遠的一塊土地上。

西方國家說服加納回收電子產品,並給他們一筆可觀的錢,來維持他們的經濟。還說他們可以在這些被淘汰的物品裡再錘鍊出有用的東西,循環再造。更可惡的是,他們還教非洲人民,在自己的土地上,燒燬填埋完全沒有用的廢棄物品。

於是每年有超過500噸的廢棄電子垃圾運往非洲,加納就是最大的回收廠,村民們還要自己徒手走到垃圾堆裡,一個個進行辨認和分類,看看哪個還能圖利。

在那裡居住的人,幾乎都不會很長命,甚至還沒出生的嬰兒,在母親肚子的時候就有問題了。

有網友說:幸虧不是中國。其實廣東貴嶼曾經也是個工業垃圾之城,只是鮮少人知道它不堪的過去而已。貴嶼現在已經慢慢在整頓和改善,而加納的土地“永無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