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企業經營14年,投資1.8億建工廠,創造出6億營業額

2016年,新希望集團發佈董事會決議,擬以2.98億元全資收購嘉和一品中央廚房業務資產。這是繼2015年西安飲食終止收購協議後,嘉和一品的再次“賣身”。這是去年一條新聞上的原話,彼時對於嘉和一品的討論幾乎全部聚焦於“賣身”、“遭遇盈利瓶頸”的事實層面。

但嘉和一品作為一家成立於2004年,有13年經營歷史、150家門店的大型民族餐飲企業,其背後的道理要比所謂的事實更為複雜。經過這一系列的“折騰”,嘉和一品如今經營重回正軌,2016年的利潤同比翻了近3倍。

圍繞著其中央工廠發生的這些事,當我們拉開一定時間和距離去看,也許更為客觀和全面。同時,也更具建設性。所謂“重門店”並非指嘉和一品的門店很重,相反,200平米的店面,20人左右的員工總數實在稱不上“重”,這裡的“重”取重視之意,門店運營是嘉和一品經營過程中的主要矛盾,這是由嘉和一品的品類和定位所共同決定的。

嘉和一品的主打特色產品是粥,但其SKU卻有60到70種之多,其業態並非快餐,據嘉和一品董事長劉京京介紹,其菜品特色是“粥+點心+小食”,菜品的特徵是“可口、營養、健康”。這樣的產品味型和菜品搭配是為了讓嘉和一品擁有普適性,嘉和一品的受眾年齡、性別和月收入的範圍差距頗大,上至靠養老金保障收入的老人、下至總角黃鬢的小孩兒都佔據了其顧客群中相當的比例。

其客單價也僅有30到35元,其菜品結構和定價策略,是取自廣泛受眾的最大公約數。菜單上用中、英、韓三種文字標註了菜品名稱;店面採用四白落地的簡約裝飾風格,經過14年的經營發展,其在顧客中的“鄰家姐姐”風格早已落地生根。所以在2012年,嘉和一品投資1.8億元興建了第三代中央工廠,佔地面積3.5萬平方米,是集研發中心、食品安全檢測中心、培訓中心、會議中心、網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中央廚房為一體的現代化大型基地。

嘉和一品的中央工廠在業內處於領先地位,能在嘉和一品供應鏈如此複雜的前提下滿足300到500家店的需求,工廠每年接待數千行業人士來訪,成為業內學習的標杆。此外,其資質在北京已不可複製,目前北京市產業政策層面禁止新建食品加工項目,其所持有的食品加工資質也具有稀缺性。現在的嘉和一品已經由“一碗粥”創造出了6億的營業額了。

本文來自生意我最行,創業家系授權發佈,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關注創業家公眾號(ID:chuangyejia),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