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炒房就沒投資門路?炒房客又換新「戰場」

為打擊炒房客擾亂房地產市場,國家發佈多輪調控政策,像房產稅、空置稅、限購令、限售令、銀行貸款提高等手段,使得炒房客囤房成本越來越高,盈利難度越來越大,終於逼迫一部分炒房客開始退出房地產市場,讓普通購房者拍手稱快,然而炒房客退出房地產市場就算結束,資本總要有個去處,從房地產市場流出,它又該去向何方?其實炒房客另有生財之道。

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市面上各種借貸組織、借貸app開始變多了,不但大街小巷到處都是借貸廣告,手機上也老收到各種借貸短信,尤其是在房地產市場收到限制之後,甚至一些理財金融產品也在逐漸增多。

這些所謂的金融產品、理財工具,其實還是為了借貸,手段和銀行類似,銀行利用存款人的存款,以一定利率發放出去作為貸款,通過收取利息進行盈利。炒房客之前炒房,是囤積房屋,以更高的價格轉賣出去,通過賺取差價進行盈利。然而房地產調控政策一出,炒房客既失去了融資渠道,又失去了盈利門路,總需要有個突破口。炒房客投機本性難改,房地產市場不能投機,別的地方照樣可以故技重施。

像剛才提到的金融產品,就是吸引投資人將手中錢財投入該產品,允諾將給投資人種種利息,同時將吸納來的錢款以更高的利率貸出去,同炒房類似,賺得也是一個差價。原本發放貸款這一業務由銀行承擔,但銀行需嚴格遵守國家規定,貸款額度、貸款利率、存錢利率、貸款人資格上都有較大限制,因此老百姓便將目光轉移到了這些理財產品、民間借貸組織上,一方面想要獲取更大的利益,另一方面民間借貸組織借貸也更為方面,由房地產市場轉入借貸市場的炒房客們也藉此大賺一筆。

資本一直都在流動,不在房地產市場也會進入其他領域,不過廣大民眾面對所謂的金融產品、借貸組織還需擦亮眼睛,不可貪圖高利率和借貸的低難度就一頭扎進去,無論何時都需分辨利害規避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