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高中生爲何險些掉出樂透?學易建聯玩神祕卻搬石砸腳

當選秀大會進行到第10個順位的時候,人們關注的重點已經不再是下一個要選擇的是哪支球隊,而變成了——小邁克爾-波特何時才會被選中?

說起波特,在高中時已經享譽全美,當仁不讓的“全美第一高中生”,然而他的大學卻很快因為腰傷而宣佈終結:在密蘇里大學僅僅呆了3場,斷斷續續的強行復出也根本不能讓他打出符合第一高中生的水準:3場一共53分鐘,場均10分6.7籃板,命中率33.3%,大學一結束,波特就宣佈參加選秀了。

然而,NBA終究是一個只看實力不看名氣的地方,波特去了第七順位的公牛試訓,還滿不情願。他的團隊一直把他視為前五名的候選。但因為始終不肯參加聯合試訓,也不願意給任何球隊健康報告,想把自己打造神秘,卻在各個榜單上一路下滑。等到去公牛試訓的時候,又因為身體狀況臨時放了鴿子。公牛當時的態度非常曖昧:願意和其他球隊分享他的傷情報告——要是狀態好,肯定藏著掖著,但這麼開誠佈公,多半是涼了。

於是波特的順位進一步下滑中,在選秀大會前一天,甚至跌到了第12名開外。而實際的選秀狀況更加可怕:到前10位的時候仍然無人問津,此時波特的團隊開始慌了,給剩下的球隊分發傷情報告,但接下來三個球隊全都把他跳了過去。這時候,鏡頭一次次給向波特,表情是失望和焦慮。

直到第14順位,掘金才將他摘走,長舒一口氣之後起身,波特走向總裁蕭華。而這次選擇對掘金來說也無非是一次所謂撿漏的沒本錢賭博,這支球隊的確需要波特這種單挑流,球風酷似喬治的外線射手。然而這件事最終帶來的警醒是:從前信息不對等的賭博不再存在了,沒遞交報告,就是沒信心,就是傷病狀況導致無法給出滿意的試訓,想要在這個時代打馬虎眼,團隊想得也太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