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魯能上訴足協,恐遭裁判相互推卸責任,VAR已成最大膽黑哨

在魯能1比1上港的比賽中, 明明有VAR回放系統,當值主裁偏偏不用,結果我們都看到了,佩萊對上港的進球被吹無效。在這個事件上,到底誰是第一罪人?按照規則來看,一定在當值主裁和視頻助理裁判之中。到底是視頻助理裁判的指令性建議導致主裁放棄視頻回放,還是主裁缺乏責任心放棄回放?以中國足協習慣性的操作來看,定沒有明確的結果。

在這一爭議事件上,魯能吃定了虧。中國足協將視頻回放系統引入中超,本是為了保證聯賽的公正,這在全球實行這一系統的地區都是如此。實事求是地講,VAR的存在,削減了比賽的連續性和精彩程度。當很多球員在進球后的第一時間無法慶祝,苦苦等待VAR的判決時,足球的激情已經打了折扣。不過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比賽連續性的打折,是為了換來更高的公平公正。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在佩萊進球被吹事件上,VAR的存在非但沒有讓比賽更公平,反而明目張膽、違規改變比賽的結果!當值主裁否定自己親眼看到的一切,聽從視頻助理裁判的建議,且不回看視頻加以確認,這是把職業足球當兒戲。

說到這裡,“誰是第一責任人”一定是熱點話題。是澳大利亞籍的主裁嗎?他擁有最終決定權,他違規操作,沒有回看視頻錄像就改變了判罰。還是視頻助理裁判?畢竟他到底是建議澳大利亞籍主裁改判,還是用指令式的交流告知主裁需要改判?根本無處查證。無論中國足協的相關負責人給出何等解釋,這一次的鬧劇,已經讓VAR在中超成了笑話。當最公平的系統在中超玩出鬧劇,我們只能說,中國足球太獨到。

魯能因一場聯賽受到了委屈,只是中國足球的縮影。VAR的鬧劇、裁判責任的不清晰,嚴重限制中國足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