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窮不能窮體驗—NZXT. 恩傑 H500 機箱 開箱解析

本文共有圖片67張,合計字數約4500字,閱讀大約需要流量100M

前言

還記得我第一次聽到“恩傑”這個品牌的時候,還是偶然在卡吧標配的配置單裡看到了一個叫“小幻影”的名字。

那個時候的小幻影,其顏值對年幼的我來說還是相當震撼的(說來也奇怪,和我同齡的小姑娘喜歡什麼韓劇的時候,我總會喜歡上一些男孩子愛研究的、和某些技術掛鉤的東西),雖然那時真正接觸過PC方面的東西並不多,但是小幻影到底是不是一款成功的產品我還是可以定論的。

至少某寶現在還有大把以小幻影為基礎魔改出來的山寨機箱(店鋪名已遮蓋)。

適逢不久前我刷圍脖,偶然看到恩傑新上架了H500/H500i機箱,H500比H500i少了少了智能化功能和顯卡垂直安裝位,但是價格便宜了兩百多(H500目前京東標價469,H500i標價699),我果斷入手一隻H500,也算補償了上學時沒有玩過恩傑的一大遺憾。

機箱開箱

其實收到機箱的那一刻我小小地遲疑了一下,但從H500的箱子上入手給我兩個感覺——一是這個機箱搞不好會比其他中塔機箱要小,二是這個箱子真的好重啊….

其實收到機箱的那一刻我小小地遲疑了一下,但從H500的箱子上入手給我兩個感覺——一是這個機箱搞不好會比其他中塔機箱要小,二是這個箱子真的好重啊….

箱子的另一側是多種語言組成的系列簡介。

包裝箱的背面是線稿風格的機箱圖,一側貼著帶機箱型號的標貼。

標貼上部是機箱的顏色標識。目前H500/H500i有四種配色方案,分別是白色/黑色/藍黑色/紅黑色(也就是典型的“恩傑四色”),我手上的這款是純黑色的。

相關配件

好吧,我事先解釋一下恩傑這次的H500/H500i機箱還是不帶RGB的,所以我會把主要篇幅全部留給機箱的外觀和易用性,但是就算是主講機箱也要遵守基本法,裝機是不可能不裝的,這輩子都不可能不裝的。

2700X作為Zen+系列的大哥產品,其性能從上市至今一直為DIY玩家們津津樂道,專屬的原裝“幽靈稜鏡”散熱目前在某知名二手交易平臺也炒到了200-300元。

華碩旗下ROG出品的CrosshairVII Hero主板,頂級的定位+頂級的供電設計(在單路CPU主板上非常少有的雙口供電方案,華碩給他用上了;別家ATX很少集成的WIFI+藍牙模組,華碩給他用上了),成噸的風扇/水冷/水冷拓展接口,起點也更高。

安鈦克HCG850W電源,80Plus金牌認證,最大支持雙路8Pin CPU+雙路8+8Pin顯卡供電拓展。

幻光戟的性能不必多說,支持華碩Aura Sync是許多人位置瘋狂的動力源。

固態硬盤使用浦科特M8VC的256G固態硬盤,其性能在Sata接口的固態中表現還是相當不錯的。

機箱展示

其實機箱取出來是有防靜電的袋子包裹保護的,但是我直接拿掉了。H500這塊側板說實話我一開始以為是亞克力製成的,但是看到三角警示標上寫著“TEWPRED GLASS”我才知道是鋼化玻璃….這塊側板出場帶有一層保護膜,能防劃痕/指紋汙漬,拍照寫文的時候我的保護膜一直都沒有撕。

H500的前面板也秉承了恩傑H系列一貫的設計風格,真的很簡約。感覺像是把側面清空給玩家足夠的發揮空間,但是讓機箱本身妖豔是不可能妖豔的,這輩子都不可能妖豔的….

對比現在有些廠商恨不得將RGB武裝到螺絲上,不禁讓人唏噓。

機箱頂部有一個140風扇/冷排位,基本就在CPU的正上方,其實我是看到這裡才發現H500出場是自帶兩隻風扇的(機箱背部一隻,頂部一隻)。

頂部的前方是開關鍵/指示燈和拓展接口,雙USB3+前置雙音頻,現在機箱最主流的方案都是這麼搭配,不細說。

值得一提的是,頂部這個風扇位自帶有一張防塵的隔離網,卸掉風扇就能取下,後期清理也相對方便。

機箱背面也相當平整,前方有給冷排通風的預留孔位。

但是恕我直言,現在的各路機箱都太容易沾上指紋了,有時候真是搞得人摸一下就很難受。

H500的測透蓋板,打開方式和別家方案有所不同,由於我不知道怎麼突然就詞窮了,暫時用官方的宣傳示意圖代勞一下。

測透蓋板只用了一顆螺絲固定,螺絲旁邊有拆解方向標識。

除了裝在機箱背部的螺絲以外,側板的玻璃主要是固定在機箱下方左右兩隻卡槽內,卡槽是螺絲固定的可拆卸設計(一開始我以為這個螺絲是拆裝玻璃下面那片板子用的,然後發現自己還是too young)。

機箱的背部全貌,目前帶電源倉的電源,大部分都是電源下置式設計了。在機箱的PCI/PCI-E槽位和電源倉位之間貼著機箱的SN編碼(圖已打碼)。

由於H500比H500i閹割了顯卡垂直安裝的功能,所以PCI/PCI-E槽位上方沒有額外的顯卡安裝槽位,H500i時應該有的,二者不能混淆。

機箱底部後方給電源通風預留的位置還是相當大的,自帶一個易拆裝的防塵網也很OK。底部前方和背板前方一樣,預留了冷排/機箱風扇的通風孔位。

中間四顆螺絲是固定硬盤架的,硬盤架我後面單獨講一下。

不知道為什麼拍底座的時候各種對焦不能,但是四個腳墊的高度還是量出來了,大體上就是25mm的樣子。

內部細節

H500也是支持ATX/M-ATX/ITX三種版型的機箱,拆除測透蓋板後就能看到不同主板的孔位有相應的字母提示,方便玩家確認自己需要安裝哪些孔位的銅柱。(可是為什麼M-ATX要用U而不是直接M表示??)

機箱前面板後就是前置的冷排安裝位置,固定的板子只要擰下兩顆螺絲就能拿下來,前面板這裡最大支持一組280尺寸的冷排。

主板位一側的遮擋條。下方有恩傑“NZXT”的Logo。

其實對於不瞭解這種設計的人來說,可能覺得這個遮擋條的設計沒什麼意義,但是當你深入瞭解並使用定製電源線+走背線之後,你就會發現恩傑這個遮擋條真的太實用了,能遮住一大堆不好整理的線頭,理線便捷度Max。

比如圖中左邊(實際機箱偏上)的遮擋條比較高,這個位置一般是主板24Pin供電線伸出來的地方,所以遮擋條做的比較高;而右邊(實際機箱偏下)的位置一般是諸如Sata數據線/給部分主板走前面板跳線的位置。實際理線做好之後,主板右側之後看到接線出來的線頭部分。

提到理線就不得不提到恩傑背部理線倉的這個理線槽,自帶魔術紮帶(我量了一下,長度大概是250px),相當多的轉向槽位,而且是螺絲固定的可拆卸設計,背部理想方便了一大截。

理線槽是三段式分離設計,在直線的兩端分別帶一條魔術紮帶。三段理線槽都是螺絲固定可拆卸,不過疑似不能更換安裝組合。

主板位下方也有一個L型的理線槽,這個主要是給上面和後面的機箱風扇走線用的,同樣是螺絲固定可以拆卸。

其實這兩個理線槽的設計還是相當妙的,在實際的裝機過程中也很實用,只可惜由於不能隨意活動位置和組合的緣故,導致在某些場景下理線槽反而可能成為障礙(可以拆卸問題不大)。個人覺得其實完全可以把這個理線槽做成磁吸式設計,玩家可以根據自己需求設計位置/配合其他機箱/玩更多花樣。

在機箱背部風扇位的上方,有這樣一個小小的卡槽,一開始我也沒有發現,在想取下機箱自帶風扇的時候發現供電線被卡住,才看到這裡竟然專門做了一個固定機箱風扇線的卡槽,而且固定的很牢。這個卡槽值一個贊。

一些配件

H500機箱自帶兩把120mm風扇,我大概嘗試了一下風量還是不錯的,只可惜這是3Pin的扇子,不支持溫控調速。

自帶扇子在正反兩面的標貼,所見即所得。

H500自帶的兩個2.5寸盤位設計在電源倉上方,兩個硬盤架都是快拆裝的。

好吧其實在搞這個固態硬盤的時候我鬧烏龍了。因為看到兩側螺絲之後我本能地直接拆掉了,然後發現有螺絲這一邊內部是有彈簧設計的,只要兩手輕輕按一下就能從機箱上面取下來(簡單來說就是可調節兩側寬度),不需要擰螺絲....

另外這兩個2.5寸的固定硬盤架是可以在這個區域自選位置的(也就是隻要對準下方任意孔位都能裝上去)。

但是這裡我必須要吐槽一下,這個硬盤支架的設計有一個點沒有考慮到——其實很多用戶機箱拿到手都是不看說明書的。

我看到螺絲的第一感覺是螺絲的實際安裝高度對比下方的機箱板子顯得太低了,手柄比較長的螺絲刀也會非常難用。可是拆掉才發現自己錯了,原來硬盤架是快拆裝設計。設計是好設計,可是很多二呆這樣的粗心用戶玩不起來啊!!!

裝上浦科特M8Vc之後的效果,這個2.5寸硬盤其實是比標準2.5寸硬盤架稍大一些的。

一開始拆箱的時候我一直沒有找到機箱自帶的說明書和螺絲包(雖然大家都從不看機箱說明書,可是開箱不見說明書還是感覺很怪異啊),直到我拆到3.5寸硬盤架的時候發現了這個白色的小盒子,說明書和螺絲都在這個盒子裡。

這個盒子的設計還是很有意思的,他的大小和普通的3.5寸機械硬盤相差無幾,出廠時就直接放在3.5寸硬盤倉位裡面,也始終沒有移位或者掉落。

兩者就連厚度也都是差不多的。

盒子底部除了NZXT的logo之外,開了6個和普通機械硬盤組合一樣的小孔,可以當做是非常好找的一個小彩蛋。

恩傑這“本”說明書內容還是比較豐富的,內部還涵蓋了十種語言,有大量的圖示,相當詳盡。如圖是說明書和機箱自帶的120mm風扇放在一起對比,說明書完全展開之後面積相當大。

說明書背面的圖示更多,其中包含了顯卡垂直安裝(H500i獨佔,H500不支持)的示意圖。

說明書一角的機箱線稿圖。

前面有提到電源倉旁邊的機械硬盤架,說實話這個硬盤架做的讓我有一點點失望,倒不是做的質量和工藝不好,只是給人覺得四五百這個價位的機箱,3.5寸硬盤的盤位居然沒有快拆裝設計….有點接受不能。

硬盤架這個方面我只能說其實可以選擇更好的方案的,本身做出來的設計成本並不會相差太多,引起我吐槽的確實不是什麼質量和做功問題,主要是在於選現在機箱都在上快拆方案了,H500在其他各個方面都做好了細節,也給我帶來了驚喜,唯獨硬盤架這個影響易用性的方面考慮不周了。

感受總結

首先要說的是體量。

H500這個機箱確實比其他中塔機箱要稍小一點,所以在裝機過程中可能會有一定的緊促感。

2+1+1的風扇位設計對於想上全套水冷的玩家也是個不小的挑戰。

然後是H500的使用

這款H500的隔音效果還是不錯的,至少我在如圖這種使用環境下沒有感受到明顯的噪音。

走線方面,H500得益於精心設計的理線槽位和一些別出心裁的小卡扣,整個走線過程的確是沒有過去那種紮帶疊著紮帶的痛苦和煎熬。但是理線槽只可拆卸而欠缺自定義潛力,如果能做出磁吸或者其他通用方案的可自定理線槽可以進一步提升理線的方便程度。

人常說恩傑的機箱必須上水冷,但得益於H500預留較多的通風孔位,我在裝機過程中,水冷+風冷的組合方案並沒有出現較大的溫度問題。

非易拆裝3.5寸硬盤架設計應該算是最大的瑕疵,其他地方即使存在小問題也無傷大雅。再強調一下,2.5寸硬盤架千萬不要去拆螺絲!

最後是顏值

畢竟買個機箱再實用,醜的不行也沒法搞。

恩傑的機箱素來是不自帶RGB的(或者說很少自帶),但是他總是給玩家留下很大的發揮空間,這也是廣大Mod玩家熱衷於選擇恩傑的原因(參考之前的H440)。如果你手上的散熱、內存支持RGB但是主板燈光拓展能力差,那麼可能自帶智能盒子的H500i更適合你。

H500比H500i少了顯卡垂直安裝位,對於喜歡秀顯卡的的玩家也不完全友好。

但是如果你有一塊不錯的RGB主板,並對顯卡垂直安裝方案無感的話,那麼這款恩傑H500機箱還是相當值得一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