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援物資將抵非洲 用以建設快速反應部隊

“習近平主席曾向非洲國家承諾提供一億美元軍事援助,目前這一承諾正在落實,很快將有一批軍援物資到達非洲國家。”中國政府非洲事務特別代表許鏡湖6月4日向澎湃新聞透露。

2015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出席第70屆聯合國大會時表示,未來5年內,中國將向非盟提供總額為1億美元的無償軍事援助,支持非洲常備軍和危機應對快速反應部隊建設。

許鏡湖介紹,中國也正通過幫助非洲國家培訓維和人員、軍警、反恐人員等方式,促使非洲國家更有效地維護自身和平與安全。

在4日由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主辦的“國際對非發展合作:成就、挑戰與展望”2018年非洲論壇上,非洲大陸的安全問題受到廣泛關注。

許鏡湖大使強調,中國提倡從源頭上解決問題,通過發展來改善民生、增加就業、消除貧困,進而從源頭上能剷除動盪、衝突和滋長不安全因素的土壤。

非傳統安全挑戰受關注

相比於傳統的軍事對抗風險,近年來,包括恐怖主義、社會衝突、自然災害、糧食安全、公共衛生等非傳統安全威脅不斷上升。

前中國政府非洲事務特別代表鍾建華大使回憶稱,在2015年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期間,幾乎所有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雙邊會談的非方國家領導人都提及了“廣泛的安全領域”議題。

“如今非洲的安全問題深入到了更為細節的地區、社區層面,這成了一種趨勢。”非盟反恐合作特別代表拉里·巴福羅(Larry Gbevlo)指出,這些問題的產生與許多國家當前的政治框架息息相關,一些普通民眾的生活需求和基本尊嚴沒有得到滿足,在他們所生活的社區滋生出了社會矛盾甚至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威脅,進而影響國家發展。“所以,安全與發展是緊密相連的。”

巴福羅的這一觀點,正與中國以自身40年發展經驗總結出的“發展-和平”概念相契合,即通過發展促進和平。

“林毅夫教授此前有一個統計數據,70年代中後期,中國的人均GDP約130-150美元,而當時非洲大陸整體人均400美元。如今則完全不一樣了。”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長張春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指出,中國自身經驗證明了“發展-和平”的實際效果,但中國學者還需進一步完善這一概念的理論解釋。

中非安全合作邁入深層次

對於非洲面臨的安全困境,中國對非洲安全事務的建設性介入也日漸加深。

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中國不僅是聯合國維和項目的第二大出資國,中國軍人的身影也出現在了幾乎所有的非洲維和行動中。

“聯合國維和行動是中國與非洲在和平安全領域合作發展最快的一項。起初我們只是提供物流和後勤支持,後來逐漸發展為派遣安全部隊、直接參與維和行動,進而參與了更多衝突調解和人道主義援助等工作。中非在安全領域的合作正越來越深入。”張春指出。

對此,2017年7月出版的《非洲發展報告(2016-2017)》提出,中非安全合作邁入深層次,當前,中國在非洲的和平與安全領域扮演的角色正逐漸從舞臺邊緣走向中心。

5月31日,中國國防部宣佈,將於2018年6月26日至7月10日在華舉辦以“攜手合作,守望相助”為主題的首屆中非防務安全論壇。會議將主要討論地區安全問題、非洲自主安全能力建設、中非防務安全合作等議題,非方代表還將參訪中國陸、海、空軍部隊。

“這是中國和非洲國家軍事交流領域的一個重要發展。過去中國與某一非洲國家雙邊的軍事合作有很多,但缺少與非洲整體的集體對話,如今這塊短板正在慢慢補上。”張春表示,此次防務論壇的目的不會僅限於討論維和、中國海外利益保護等,還應覆蓋更大範圍,探討如何推進非洲“可持續的和平”。

中國與非洲的防務合作並不鮮見。除了聯合國框架下的維和行動外,中國在吉布提建立了首個海外補給基地。而在2016年9月,8家軍貿公司以“中國防務”國家展團形式亮相非洲航空航天與防務展時,也曾引發非洲各國軍隊、政府高層、專家以及參展商的高度關注。

“中國與非洲在傳統安全領域已開展了多年合作。在雙方合作進一步加強的當下,我們適時地對中非和平安全合作進行了回顧。”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克里斯•艾爾登(Chris Alden)告訴澎湃新聞。

由克里斯•艾爾登、張春等人主編的《中國和非洲:打造非洲大陸和平安全合作》一書日前發佈,書中首次對中國與非洲大陸和平安全的密切聯繫進行了全面詳細的研究分析。據介紹,這是目前第一本圍繞中非安全和平合作的英文專著。

“我們發現,和平安全領域合作是中非關係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從長遠來看,中國會在非洲安全領域有更多參與。”艾爾登補充道。

張春預計,未來幾年,還將出現更多與中非防務安全論壇類似的合作論壇,或將涉及國家治理、內政安全等多個領域。“這也是中非合作過程中加強全面合作關係的自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