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寶鋼:揭開《水知道答案》的騙局

日本作家江本勝曾經寫過一本《水知道答案》的書,書中是這樣對水滴進行描述的:“一滴水珠面對不同的話語時,她的結晶可能是玲瓏可愛,也可能是猙獰恐怖。”

情形果真如此嗎?水珠的結構變化真的與語言中講的內容有關係嗎?

其實,這是一個偽命題,甚至可以說是一場騙局。事實上,水滴結構的變化,跟語言的內容毫無關係,與語言的發音強度和聲波有直接關係!

當然,我們也可以從一個人的心態變化的角度來看水滴結構的變化,即,探討內心變化與外表的語言表達之間的關係。這裡要說明的恰是一個人內心與外表之間的變化對水滴結構的影響。換句話說,當我們以惡毒之心顯示溫柔表現時,水滴真的能夠感知出來嗎?如果是的話,一個人是否也能判斷另外一個人內心與外表的相悖?如果不是的話,豈不是偷樑換柱,製造了一場騙局嗎?

不然的話,你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以同樣的內容反過來的語氣來試試:你用憤怒的心情說“謝謝”?你用輕微的心態說“混蛋”,結果也恰是相反的!

難怪連牛頓自己也曾說過:“我能預測天體的運行,但不能預測人性的瘋狂”,因為,人心是最難預測。遺憾的是,預測人心的人心將是更加難測的難測!

欲對內容進一步探討,敬請關注“定慧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