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獨一無二的中國意象

  在上一章節我介紹了黑色在古代西方歷史中的起源與發展,以及在近現代史的時尚定位。這一章我們要了解黑色在中國的文化含義和應用。

中國色不是紅色嗎?

  坦率地講,今天全世界對中國的第一印象就是中國紅。與西方不同,尤其是歐洲的色彩演變,中國的色彩文化一直十分穩定。儘管在歷史上不同時期有所不同,也僅僅是在五正色中搖擺。中國從源頭就保持了一貫的五正色體系,在後世的幾千年裡,這五種色彩體系都沒有變化過。這種穩定性帶來了一個好處:中國的藝術具備了獨特的性格。西方的藝術是寫實的,這種藝術風格講究明暗調子和色彩運用,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西方藝術家們開闢出了一條宏大的色彩藝術之路。

中西方繪畫

「走向極端的中國繪畫藝術」

  不同於西方藝術,中國走向了兩個極端。第一個則是寫意的繪畫風格,中國藝術在色彩運用方面沒有西方那樣濃烈,甚至乍一看十分單調,簡單的繪畫風格蘊藏博大的意境。到了王維之後,文人畫中黑色幾乎是唯一的色彩,而在西方繪畫藝術中,除了素描幾乎見不到這種情況。第二個極端則是線條的運用,在這方面黑色幾乎主導了中國繪畫藝術,利用極簡的線條表現出豐富的意象,這又讓中國的藝術走向了極端。

  儘管紅色在中國極為尊貴,但是作為五正色之一的黑色卻不落下風。中國對色彩,尤其是黑色的運用遠比其他色彩來得豐富。與黑色表現出來的視覺效果相比,其精神方面的含義更加豐富。在《說文解字》中對作了如下描述:

  “黑,北方色也。從水,屬太陰。”,可以看出,黑在方位中屬於北方,五行為水。在中國古代,黑色對應的神獸是玄武,並且把黑色比作玄色,指代宇宙,具有看不見、琢磨不透的特點,暗示了一種神秘莫測的空間。

  黑色在古代中國不是簡單的色彩,而是一種色系,中國的黑色極為豐富,形成了龐大的繪畫體系。中國的黑色要追溯到上古時代,由於黑色顏料容易獲得,上古時代的陶器都是黑色的,後來形成了黑色的崇拜。在大秦,黑色成為了人們極力崇拜的色彩。秦朝對黑色的崇拜到了一種極致的境界。一般認為,秦朝對黑色的崇拜是由於對水的渴望,大秦缺水,早先生活在蠻荒之地,漢文化中黑色屬水,因此秦人對黑色有著魚對水的依賴。 中國一直有天玄地黃的說法,前面講過玄即黑,地為黃。黑色代表著至高無上、無邊無際的天。這種對於宇宙的未知和深邃的感官,形成了天玄的思想。

秦始皇

道家玄學中的黑色

  在中國的宗教中,道教是崇尚黑色的。道家主張簡色,虛無,提倡知黑守白的追求。在道家思想中,黑白對應著陰陽。在道教的陰陽魚中,就有典型的黑白二色,黑魚白目,白魚黑目,二者相互對立,又相互融合,二者不走極端。這種太極圖被稱為“中華第一圖”,其中蘊藏著中國獨特的哲學思想。目前人們對於太極圖的起源和解讀已經不可考據,可追溯至上古時代。事實上,並非道教使用陰陽魚,陰陽的思想貫穿於整個中華歷史。

陰陽魚

  說起道教的黑色,道教神話中有一對神祗大概是每個中國人都熟知的:黑白無常。黑無常名為範無赦,屬陰,面容兇悍,頭頂官帽寫“天下太平”,也有“正在捉你”的說法,吸女性陽魂,散男性陽魂;白無常名為謝必安,屬陽,面色慘白,口吐長舌,滿面笑容,頭頂官帽寫“一生見財”,也有“你也來了”的說法,吸男性陰魂,散女性陰魂。二人列入十大陰帥之列。他們分工協作,親密無間,絕對稱得上是中國歷史上的“最佳拍檔”。

黑白無常

中國繪畫藝術中的黑色美學

  中國畫在世界美術史中自成體系。中國的繪畫藝術體現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天人合一的關係,具有哲學思想的境界。這種自成體系的藝術不僅表現在繪畫技法和風格上,而是一整套的完善的理論和體系。中國繪畫藝術歷來是書法和繪畫不分家,幾乎所有的中國畫作品中都有書法的身影。中國人將文字發展成了美學藝術,同繪畫藝術相結合形成了極為獨特的藝術形式,更是形成琴棋書畫為一體的偉大藝術,集四者之大成。這種藝術將音律、文字、遊戲博弈和繪畫結合,是人類歷史上獨一無二的藝術形態。直到今天,似乎只有電影這種藝術能夠類比中國的琴棋書畫,但卻不盡相同。

  毫無疑問的是,無論是書法還是繪畫,哪怕是琴棋,都離不開黑色的美學。

  中國在這方面的藝術家更多的表現為古代的文人、士大夫之流。尤其是自王維之後的文人畫逐漸成為了中國繪畫的主流。我們不應該稱這種藝術的創作者為藝術家,在古代中國不說藝術,包括雍正皇帝也自稱文人。這種看似藝術家實非藝術家的模稜兩可,是中國文人的特點。儘管文人要從事琴棋書畫,但其中黑色的運用從不缺乏,中國自古就製造了墨,這種墨後來傳到歐洲,甚至影響了歐洲的黑色顏料。

雍正文人畫

  在書畫這兩種藝術中,對器具的使用則驚為天人。文房四寶:筆墨紙硯,這是黑色藝術的開端,筆、墨、紙、硯,每一樣都可以是一件驚世駭俗的藝術品,這種藝術形式不同於歐洲,歐洲的藝術是上層階級的玩物,是貴族和宗教的附屬品。然而,中國的這種藝術似乎更加雅俗共賞,親近平民。

筆墨紙硯

  不同於歐洲的藝術形式,在筆墨紙硯四寶中,任何一件都是獨一無二的,紙張必須是宣紙,宣紙對於承擔墨法的處理直接影響最終結果,因此,宣紙的韌性要足夠強,墨點圓潤不散墨,能夠經受住焦、濃、重、淡、青五色的浸潤。在現代寫意山水中,有一類就叫做“黑畫”,如黃賓虹後期的山水畫,他的畫墨色層層疊疊,一層蓋一層,畫面表現濃烈厚重且豐富,形成了傳統與現代並存的山水畫。還有一類如張大千的潑墨山水、徐悲鴻的潑墨奔馬、齊白石的透明小蝦米等,在中國畫中均獨領風騷。這些運用積墨、破墨、撞墨的技法對宣紙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

黃賓虹山水畫

張大千潑墨山水

徐悲鴻奔馬圖

齊白石作品

  而這一切,都是黑色的美學。黑色在山水畫和書法中佔據了絕對的中心地位。

  與西方繪畫藝術不同的史,中國的山水強調人與自然的相處。這種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形成了獨一無二的中國意象。不強調明暗調子,不臨摹現實,這是中國繪畫藝術的特點,大量寫意的風格躍然紙上。一隻小鳥、一隻蝦米、一根竹子、一朵蘭花,簡簡單單的幾筆,總能抓住物體的特徵點,剩下的,則全然是留白。留白在中國的繪畫中幾乎處處可見,這也是中國畫的一個特點。相反西方繪畫藝術強調寫實、構圖、明暗關係、色彩的調和,倫勃朗後期的畫作則著力表現宏大的場景,提香的畫作則對色彩運用達到極致。

朱耷作品

倫勃朗的《夜巡》

提香的《維納斯和阿多尼斯》

  最終,中國的藝術走向了一條不一樣的道路。這兩種風格分別體現了東西方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處事原則,也表現了東西方對待自然的態度,以及如何看待和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這是導致東西方不同性格的原因之一。這兩種性格也影響著現代東西方人們的交流。

  因此,東方的寫意,是天人合一,期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最好的表達方式,不過分追求濃烈的色彩和構圖,僅僅使用單一的墨色和線條。反過來,這種寫意的風格又將情感的表達內斂,觀賞者需要走進作者內心和自然才能讀懂這些意境,中國畫是一定需要了解作者的。這也許是中國人性格含蓄的原因所致,這種含蓄表現為禮尚往來和君臣反覆禮讓的太極方式,人們之間做事或者溝通總要禮讓三次方可接受,斷不可將情感直接表現;西方繪畫中的寫實則強調直接,對現實的刻畫使得這種藝術的表現更加明確和直接,這也許是西方人性格直接的體現,對愛和恨的表達毫不掩飾。

  而這一切,都有墨色的身影,黑色在中國的地位是尊貴的,高尚的。至於深究東西方兩個極端的藝術風格和性格,大可不必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