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 《漢汲黯傳》冊(傳) 小楷 紙本

《汲黯傳》,宋淡黃藏經紙本,小楷冊頁,共10頁,每頁縱17.6cm,橫17.4cm,烏絲欄界,每頁12行,行字數16至18不等,凡119行,計1946字,第6頁12行197字,為文徵明補書。

這件作品是趙孟頫傳世小楷書法作品中的精品。與他的其他小楷作品如《道德經》等相比,此作起筆敦重典雅,既無媚笑之態,又無蝌蚪之蠢,輕重得宜;行筆從容不迫,一氣呵成,既無風馳電掣之暴,又無婀娜柔弱之軟,雖峻利而不失溫和;收筆似稍重,倒更顯筆鋒不苟。彎筆從容使轉,凝遲內含;折筆立頓方稜,工雅文靜。豎筆捺撇皆重,其他筆畫疏淡參差,穿插其中,如叢碧中疏枝密葉,月光透射,掩映成趣。其點雖小而頗顯神采。或左或右,或上或下,俱能各逞其姿,重可如山墜石,輕可如毫末隨風。行間兩側朱絲為限,直行左右協調,而橫不成列,反而相互酬對,相得益彰。趙孟頫自稱《汲黯傳》得唐人遺風筆意。清代馮源深評雲:“此書方峻,雖據歐體,其用筆之快利秀逸,仍從《畫贊》,《樂毅》諸書得來。”倪瓚也說:“子昂小楷,結體妍麗,用筆遒勁,真無愧隋唐間人。” (引自《書林藻鑑》 )這件作品也是小楷初學者最好的範本,為歷代書家所推崇。

文徵明跋:

右趙文敏公所書《史記·汲黯傳》,楷法精絕,或疑其軌方峻勁,不類公書。

餘惟公於古人之書,無所不學,嘗書歐陽氏八法,以教其子。又嘗自題其所作《千文》雲“數年前學褚河南《孟法師碑》故結體如此。”

此傳實有歐楮筆意,後題延佑七年手抄於松雪齋,且雲:“此刻有唐人遺風。”觀此當是石本傳世,豈歐褚遺蹟邪?考歐趙兩家金石錄,無所謂《汲黯傳》,竟不知何人書也。

公以延佑六年謁告還吳興,至是一年,年六十有七矣。又明年至治二年卒,年六十有九,距此才兩年耳。

公嘗得米元章《壯懷賦》,中缺數行,因取刻本摹搨以補,凡書數過,終不如意,嘆曰:“今不逮古多矣。”遂以刻本完之。公於元章,豈真不逮者?其不自滿假如此。

此傳自“反不重邪”以下凡缺一百九十七字,餘因不得刻本,漫以己意足之。

夫以徵明視公,與公之視元章,其相去高下,殆有間矣。而餘誕謾如此,豈獨藝能之不逮古哉!因書以識吾愧。

辛丑(1541)六月既望,文徵明書,時年七十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