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部英文電影,關於生命和哲學,值得孩子們看一看!

在巴黎的一所幼兒園,老師在教室裡點起一根蠟燭,開始了哲學啟蒙。她讓三四歲的孩子思考、表達和討論:什麼是愛情,什麼是智慧,什麼是靈魂。孩子的答案五花八門:

愛就是爸爸們後來愛上了媽媽們。智慧就是媽媽從不把巧克力醬放到冰箱裡。靈魂就是從肚子裡出來的藍色的隱形的東西。

這些出自紀錄片《這只是一個開始》,這些兒童哲學,簡單樸素,卻啟發孩子開始思考情感、世界等抽象概念。

兒童哲學之父馬修·李普曼(Matthew Lipman)說:「當孩子們開始學習語言,他的思想中就充滿了各種觀念和意向,並不斷進行判斷、做出區分。也就是說,孩子從開始學語言,就已經在做哲學思考了」。

今天為爸媽和孩子們推薦八部哲學電影,分為:人與自我、人與他人、人與世界三大主題,給孩子一趟奇妙的思辨之旅,強烈爸媽陪孩子一起看,看完之後,與孩子探討電影中留下的問題,進一步啟發孩子思考。

《白日夢想家》

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

經典臺詞:開拓視野,衝破艱險,洞悉所有,貼近生活,尋找真愛,感受彼此。 這就是人生的目的。

這部電影由本·斯蒂勒自導自演,曾主演經典系列電影《博物館奇妙夜》。

這部電影中,他是一個默默工作16年的相片管理員,生活平淡乏味,內心卻充滿夢想,但缺乏勇氣,愛做白日夢,常走神,幻想自己是個英雄,進行各種冒險……

因一次工作意外,他必須走出日常生活,踏上尋找和旅行之路,自從走在路上後,他的白日夢也做得少了,經歷了真正的冒險之後,慢慢找到內心深處真實的自我,從一個夢想家成為了一個行動者,最終找到人生意義。

每個孩子有自己的夢想,與其一直幻想,不如馬上行動起來。想做當船長,在大海上乘風破浪,就先動手一艘小帆船。這是這部電影帶給孩子的最大意義。

《和平戰士》

Peaceful Warrior

經典臺詞:人們害怕走進自己的內心。但只有在那兒,人們才能找到他們所需要的東西。

在比賽中,丹·米爾曼完成了一組高難度的吊環動作,卻在落地時把左腿摔得粉碎,他猛然驚醒,原來是做夢。

凌晨三點,受驚的米爾曼出去散心,意外在加油站結識了一位身懷絕技的老人,蘇格拉底。兩人成了忘年交。

米爾曼有很多困擾,雖然長得帥氣,成績優秀,總有女孩子圍繞身邊,卻和好兄弟反目成仇。在體操上,他一直希望完成一個高難度動作,卻遭到教練的強烈反對。每次遇到麻煩,他就會來加油站跟蘇格拉底聊天。

然而一場意外奪走了米爾曼的一切,雙腳粉碎性骨折,體操生涯被毀滅——這時米爾曼又想起了蘇格拉底,在蘇格拉底的指引下,米爾曼創造了一個奇蹟。

《荒野生存》

Into the Wild

經典臺詞:分享幸福才會得到真正的快樂。

這部電影改編自一個關於流浪和理想的真實故事:克里斯托弗家境優渥,是當地私立名校的優等生,前程似錦。但是,他從學校畢業後,放棄令人羨慕的工作,把存款捐給慈善機構,去阿拉斯加尋找自我。

在家人的勸阻聲中,他踏上了迴歸自然的慢慢長路,成為名副其實的流浪者。一路上,他遇到不少人,也遭受野外生存的挑戰,每一步都充滿了艱辛,他以堅韌的毅力,實踐著尋找自我的夢想。

有時候,是否真正實現了夢想,沒那麼重要,所有成功和失敗,都是暫時的。最重要的是有勇氣去做,並且享受整個過程。孩子未來的路很長,會遇到無數挫折,但是成敗不重要,過程最精彩。

《相約星期二》

Tuesdays with Morrie

經典臺詞:一旦你學會了死亡,你也就學會了怎樣活著。

米奇·艾爾邦,一位疲於奔命的體育解說員和新聞記者。他每天拼命賺錢,卻身心疲憊,不但忽略了家人,更忘了剛畢業時的熱情和理想。

直到一天,他無意間知道自己大學時代的教授莫瑞·施瓦茲患了重病,肌肉逐漸萎縮僵化,每天都掙扎在死亡的邊緣,痛苦不堪。

為了見上一面不久於人世的老師,米奇開始了每週二下午的最後十四堂課,他們討論衰老、親情、朋友,沒有抱怨、仇恨,只有平靜地看待一切。電影中的很多觀點,會讓孩子銘記一生。

《飛越瘋人院》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經典臺詞:你們一直抱怨這個地方,但是你們卻沒有勇氣走出這裡。

麥克·墨菲是一個小混混,為了逃避監獄裡的強制勞動,裝作精神異常,被送進了精神病院,他的到來,給死氣沉沉的精神病院帶來了劇烈的衝擊。他挑戰醫院嚴格的管理制度,還會帶領病人出海捕魚。

院方為了懲處麥克膽大妄為、屢犯院規,決定將他永遠留在瘋人院。生性自由的麥克聯合病友,開始自己的計劃:飛越瘋人院。電影的最後一幕,病友做了一件驚人的事,不少觀眾看過之後,多年後都忘不了。

這部電影獲得了奧斯卡的5個大獎,包括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最佳導演、最佳影片和最佳改編劇本,歷史上只有3部電影獲此殊榮。

《死亡詩社》

Dead Poets Society

經典臺詞:詩歌、美麗、浪漫、愛,才是我們活著的意義。

這是一部每個家長和孩子必看的電影:威爾頓預備學院氣氛傳統,教規森嚴,要把每個學生都培養成傳統的精英,就像他們的校訓:Tradition(傳統), Honor(榮譽), Discipline(紀律), Excellence(卓越)。這四個詞看起來很好,但都很壓抑,沒有自由,更沒有獨立。

新學期,文學老師基汀的到來如同一陣春風,他帶學生們在校史樓內聆聽死亡的聲音,反思生命的意義、讓男生們在綠茵場上宣讀自己的理想、鼓勵學生站在課桌上,用新的視角俯瞰世界……

基汀老師自由發散式的哲學思維讓學生內心產生強烈的共鳴,他們漸漸學會自己思考與求索,勇敢地追問人生的路途,甚至違反門禁,成立死亡詩社,在山洞裡放聲而歌。他們走向了自由,感受了詩歌,享受著生命,也付出了代價。每個孩子成長中,都會有一段電影裡這樣的時期,建議提前看這部電影。

《楚門的世界》

The Truman Show

經典臺詞:有時候世界雖然是假的,但並不缺少真心對待我們的人。

楚門是一個標準的中產階級,生活在一個美如桃源的小島,他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一份不錯的收入,一個溫柔美麗的老婆。

他的一切看來似乎很完美,但都是假的——他生活了三十年的小島,只是一個巨型的攝影棚。自從他出生之日起,他的日常生活、瑣碎小事就已通過衛星傳送到全世界的電視上,24小時不間斷實時轉播……

直到有一天,他在大街上遇到去世多年的爸爸,又恰好在串頻的廣播裡聽到,他的一舉一動竟然在別人的跟蹤下進行,他開始懷疑周圍世界的真實性,於是他想盡辦法去試探,去逃脫。

他開始懷疑:我生命的主人是誰,是自己,還是別人?孩子每天的生活,也在父母、老師、同學的影響下。那自己的生命,由誰主宰?孩子的答案,或許出乎你意料。

《早餐俱樂部》

The Breakfast Club

經典臺詞:我們所有人都挺怪異的。 但有些人更善於掩藏,就是這樣。

五個成長環境不同、性格迥異的青春期學生,因為叛逆被罰假期留校,在相處過程中,逐漸放下戒心與敵意,成為心意相通的好友。

這部電影的年代感很濃,但無論哪個年代的人,看完電影都有相似的感受:不要隨意評判任何人,或輕易給他們貼標籤,因為你未曾經歷過他們所經歷過的故事。所以,試著用開放的心態去結交朋友,一定會收穫不同的人生。

這些電影,沒有一部是從頭到尾都歡樂的,都是有快樂,有痛苦,就像我們的生命一樣,願每個孩子能度過快樂的童年,也能勇敢面對真實的生活。

交流育兒經驗,解決育兒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