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Ryzen TR 1920x + ROG ZE 開箱

開篇語:

這是一篇非常長的文章……光圖片就有200多張……上上個月,也就是6月底,我搶先入手了X299(U未到板先行 — ASUS 華碩 ROG STRIX X299-E GAMING主板 曬單),在等7月8日CPU上市之時,電腦城的朋友借給我了一個i9 7900x讓我體驗,於是就有了《偵測到在途的聚變打擊——intel 英特爾 Core i9 7900x + STRIX X299-E 搶先測試》這篇文章。

由於對X299平臺的功耗與溫度的失望,讓我對另外一個高端平臺充滿了期待——AMD Ryzen Threadripper 與 X399。

如約而至

1920x與1950x成為了AMD Ryzen Threadripper首發的兩個型號,分別為12C24T與16C32T,當公佈價格的時候讓我有些意外,本以為作為Ryzen平臺的衍生產物,16核心的1950X會接近過兩個1800x的價格也就是7000左右,12核心的1920X會接近過兩個1600x的價格也就是4000多……然而事實證明了我的天真。

本來準備7820x+X299的組合,所以預算在9K左右,結果這下光一個AMD Ryzen Threadripper 1920x就就要花上接近6500元,然後我又看了一眼玩家國度的主板……首發是EXTREME級的ZENITH,售價高達6099!

就算在線下購買會便宜一點,但如果依然選擇玩家國度與1920x的組合的話,後面VEGA的計劃必然是要落空……於是我看了一下其他品牌的X399主板。

除開華擎的太極價格在3000以內,其他的主板價格都是3599,我不禁讚歎了一番……高貴的阿蘇斯……

於是……

事情是這樣的……

之前在一個北京的商家那買過玩家國度的產品,後來一來二去成了朋友,這次價格出來之後就問我要不要ZENITH EXTREME,我說太貴了然後轉而問Strix系列啥時候能出來,他說沒消息……然後說“不如這樣,我這裡有一張ZENITH EXTREME你先拿去,等Strix出來再換回來,多退少補……反正都是朋友,都好說……”

我的心裡罵了千遍萬惡的奸商又在算計我的錢財之後……

欣然接受……

果不其然,又開始推銷散熱器……

順豐到付85……是的,光運費85,不敢讓JS保價……

虎軀一震之後則是無盡的空虛……




AMD Ryzen Threadripper 1920x 開箱

今年AMD 依靠著銳龍Ryzen系列CPU翻了身,Ryzen 3/5/7讓千元以上的Intel CPU 盡顯疲態,不得不祭出X299平臺和i9,因此Ryzen Threadripper 線程撕裂者上市,劍指7900x,相信INTEL肯定是捏了一把汗又一把汗……

“線程撕裂者”這個名字翻譯得非常直接直接,讓人猝不及防,其實,包括我在內的更多人願意稱其為TR……線程撕裂者,率先上市的是兩款,其中12核24線程的就是我入手的1920x,主頻3.5GHz,單核可自動超頻至4.0Ghz,實際上XFR(擴頻)可達4.2GHz,TDP功耗180W,支持4通道的2666內存,插槽是最新X399芯片組主板搭載的SocketTR4接口,不鎖頻,不集成GPU,CPU面積巨大……巨大……

近年來第一次消費級的民用處理器能達到“巴掌大”的面積就只有“線程撕裂者”了,不過相比吐槽CPU個頭的,讚美“線程撕裂者”包裝的則大有人在。也讓人大為感嘆盒裝CPU的包裝居然還有這種操作!

CPU個頭不小,包裝體積也大,在其面前,任意一款INTEL CPU的包裝都安然失色,雖然買一款產品其內在才是關鍵,但是光憑這個包裝,我願意多出200塊。在包裝後面打上光,一個“黑洞”立馬顯現在眼前,也有人說是“魔眼”,各有各的說法,我就不奪人所好了。

如果說外觀已經突破了CPU包裝的設計觀念,那麼內部整體設計更是極好把握了開箱爽過那啥的理念,讓擁有者一步一步享受快感,也讓這售價超過許多遊戲整機的CPU更具價值,讓我最後一點對人民幣的依依不捨都煙消雲散。看來,蘇媽已經完全研究透我們這群人的心理……

OK,線程撕裂者的開箱結束,馬上進入主板的開箱,再次之前,我再感觸一下——終於不用擔心CPU彎針腳啦!

有什麼理由貴一半!ROG ZENITH EXTREME開箱

微星在RYZEM 7 發佈的時候發佈了一款3599的X370的主板,比第二貴的ROG C6H貴了近1000元,這回華碩首發全新的ZENITH 系列中的 EXTREME,價格超其他主板2500,差不多又是一張主板錢,不過我猜測ROG的Strix系列,上市後價格應該與其他主板差不多價格在4K左右。

我倒不是唏噓ZE價格昂貴……而是實在是缺錢了,特別是最近寶寶也從老婆娘家接了回來,費用急劇上升,所以搞機預算越發拮据……

但……

JS……從來都不會放過你我……

誰讓我心中有草呢……

ZENITH EXTREME 並不是標準的ATX主板,但是大部分中塔機箱應該是都可以安裝的,我比對了一下我的INWIN101是可以安裝,但對於這款非要用水冷的CPU來說WIN101略顯不太合適。所以今天的開箱測試就不準備上機箱了,等物色到合適的機箱再上機。



下面我們來仔細看看這塊主板,到底憑什麼那麼貴

背板……是的,主板也有背板了……雖然是不完全的覆蓋,但也有效的解決了主板的彎曲,重量增加了不少。

桌上這三個東西就以及價值8000了……但是依然屬於50包郵的範疇

ZE的I/O擋板為什麼不能集成在主板上

ZE在CPU供電散熱部分結合I/0裝甲隱藏了一個風扇

金屬拉絲面板上的ZENITH EXTREME字樣

風扇特寫

ZE 內建 LiveDash 整合式 OLED 顯示屏

電源供電的散熱片,有一個熱管導,不過其他的X399主板除開微星,也都有這個設定

幾相供電?貌似是八相

X399本身就支持8條內存,4通道,ZE支持最高3600頻率的內存。

8+8的CPU供電接口,也可以直接8PIN,只是超頻性能可能會有所影響

單獨的開機、重啟開關再這樣的主板上已經不新奇了

PCIE通道的撥碼開關

ZE還提供測試觸點,可以通過萬用表測試CPU、SOC、DDR等電壓,方便專業玩家對超頻有進準的控制

USB 3.1 Gen2 前面板接口

側面

在這個南橋散熱片下方有一個隱藏M.2的插槽

打開這個面板要十分小心,千萬不要用不匹配的螺絲刀,以及較軟材質的螺絲刀,不然很容易滑絲

這是個什麼芯片

各種接口按鍵

ZE提供4條PCIE 16X,共計6條PCIE插槽

SupremeFX S1220 CODEC高清音頻芯片

TPU芯片

呃……這個不知道是什麼芯片

華碩的EPU電源管理芯片

BIOS芯片,現在高端主板都能不安裝CPU刷BIOS,靠的就是這個

主板整體就介紹到這裡,在開箱展示的最後,我們來看看線程撕裂者的CPU插槽

線程撕裂者插槽名叫Socket TR4或Socket 4094,我比較喜歡叫Socket TR4

打開這個扣具需要按照插槽上的提示按順序擰鬆3顆螺絲

安裝反之

扣具來自富土康

這是剛才CPU包裝中的那個水冷頭扣具

突然,我好像記起來什麼……我把上面一層裝主板盒子打開……果然!滿滿的一盒附件……

說明書是個好東西,但有時候依然不能彌補腦子的缺陷

信仰貼紙,50包郵

這個裡面是什麼?

號外!號外!終於有廠家摒棄光盤,用U盤裝驅動啦!

機箱控制接針的轉接針,可以在外面接好,然後插到主板上

有4個PCIEX16你就送我一個2口的SLI橋?不存在的,ROG全送給你!

風扇的集中控制器

溫控探頭

SATA線

RGB轉接線

RGB延長線

不知道什麼線……

萬兆網卡

你需要一個萬兆路由器

其實可以賣掉回血,主板上千兆網卡挺好

這是什麼架子

DIMM.2的SSD擴展插槽可以擴展兩個M.2接口,加上主板上的一個就是3個接口,和其他的X399平臺一個水平,這個設定在不少的ROG主板上使用了,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偷主板空間的方法

DIMM.2的SSD擴展插槽

這個又是一個不知道什麼用的架子

天線們

其實我覺得這個東西放在桌子的放不穩,建議去買兩個鞭狀的天線

杯墊

線材的標籤紙和模組線的打折券,如果買10000塊錢的模組線可以省2000元,還是非常不錯的

最後一個是裝X神器——高光拉絲敗家之眼貼

你可以這麼用

為什麼要用這個電源?

原因1:我本來要用我賊船RM850i來做測試,但是,我定製的模組中並沒有D型頭(4PIN)的接口(後面要用),然而我賊船定製了INWIN101的模組線之後,原裝的模組線居然被我出掉了……是的,我也不知道哪根筋抽了就出掉了……後來想了一想,要是碰到要找京東保修的時候……我不是還得去收一套原裝模組線?不過賣的價格還可……快趕上定製模組線的一半價格……等等……我好像明白傢伙為什麼要收我模組線了……

原因2:當發現這個問題之後,我就跑去了本地電腦城,找遍了也沒找到有SATA轉接D型頭(4PIN)的轉接線……這個時候已經9號了,沒有太多時間給我做測試和發文……再去找浙江朋友做模組線發來也來不及……在尋找無果之後就來到了電腦城朋友那喝口可樂……他聽說了我的情況之後,就拿出了一個黑乎乎的東西說讓我拿去用,說是廠家放他這裡做展品的,一推二就之後,但還是礙於面子就抱回了家……

愛國者的產品在我以前的文章中各位應該都看到不少,我之前裝機有時會給別人用愛國者的機箱電源散熱,價格品質還算厚道。這個品牌之前怎麼樣我不太清楚,但是最近兩年還是能看到進步,產品的更新速度算比較快,不光是愛國者,先馬、金河田、航嘉這些廠家即使面對美商、臺商的產品不斷湧入,反而慢慢有了起色,可能是逼迫得更懂市場了吧。

反正是借來的,多的就不介紹,能用就行

鍍錫的模組線

從銘牌上看是單路12V,699.6W的12V輸出,幾乎標稱功率和一致

00W的電源提供了3個PCIE/CPU模組線接口,剛剛好夠用

就是為了這個D型頭,跑了我一個上午,其實很多高端電源,都沒標配這種接頭了

線程撕裂者和360水冷更配?

跟隨著主板一起來的除開CPU還有一個來自JS推銷的TT的水冷散熱器,噱頭依然是RGB,長度360,被JS忽悠說,線程撕裂一定要用360的散熱器,而且說國外測試都是用的這款散熱器,效果不錯,於是腦熱就一起讓他發了過來。作為JS口中半賣半送的東西我三番五次想知道其價格,然而並無果,淘寶上幾乎沒有蹤跡,經過我仔細的測算,這東西的價格也許在1300元左右。

我們先來看圖

請點擊此處三個RGB光圈RGB風扇,接針不是通用的,只能兼容TT的RGB風扇控制器

TT的新LOGO還是很漂亮的

冷頭使用的是3PIN接口,以及TT專用的RGB控制接口

SATA不是好?為什麼要用D型頭,又醜.另外一個是接主板上USB2.0接口的

另外一端可以接在TT的控制器上,而且支持兩個TT的控制器

風扇的控制器

通過這個和電腦相連可以用專用的軟件控制

一共可以接5個RGB天線

安裝說明

光看到這麼多線我就頭痛,但這款產品整體品質還行,不過RGB設定有點落伍,並不支持華碩的AURA RGB同步,只能利用自家的控制盒來實現,比較麻煩,而且接線超多,也正因為它需要用到電源D型頭,所以逼迫著我到處找電源,一般用戶我不推薦購買,但買來也不虧,可以通過軟件來控制RGB的燈光效果,對於不支持RGB的主板來說還是可以的。

開始上機

這回我們第一步先不裝處理器,先安裝固態硬盤

拆掉南橋的散熱器之後就可以看到M.2的接口

我用的是一直一來都在用的建興T10,但是這個散熱片影響了安裝

所以需要拆掉,建興T10的PCB比較薄,拆除散熱片的適合要非常小心

安裝完畢

在安裝散熱片之前需要先拆除薄膜

安裝完畢

接下來就開始安裝CPU了,因為是新平臺在此之前需要先先看看主板的說明書

內存的根數和插槽的選擇都是有講究的

SSD的安裝步驟,正如我剛才縮演示

巴掌大的線程撕裂者1920X閃亮登場

登基第一步,按照OPEN的順序3>2>1打開CPU扣具

鬆開最後一顆螺絲之後,扣具會彈起來

然後摳起來下面的定位裝置(這裡其實需要兩隻手……但我另外一隻手拿著相機……)

這個也是帶有彈簧的,摳出來之後會彈起來

拔掉定位上的保護罩

插入線程撕裂者,這裡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插到底

請務必按照以上步驟操作之後再打開針腳保護蓋

4000多個針腳不是鬧著玩的,這修一下真心不知道要多少錢

穩穩的把CPU壓下去,卡緊

然後壓下扣具準備緊螺絲

需要先稍微緊一點螺絲1,然後稍微緊一點螺絲2,和螺絲3,最後再完全緊住所有螺絲

登基完畢,等待來朝

面對這麼大面積的CPU來說,不僅是TT的散熱器,市面上大部分的散熱器的冷頭接觸面積都不能完全覆蓋,作為強迫症患者,不能忍啊!但是有什麼辦法……其實我都有一個新款的酷冷至尊240水冷散熱器,因為扣具問題,所以只能讓它吃灰,外之被JS安利,不過還好,JS給我的價格確實有誠意,先將就用,等有支持華碩AURA的的大面積冷頭的我再換掉

這一次我選擇再冷頭上塗硅脂

上一張有點過曝了,看這張

需要先將AMD送的TR4扣具的卡齒卡在TT上

然後壓住擰緊就OK了

水管比較短不過正常安裝應該是問題不大

控制器上場

小頭接控制器,D頭接電源

這次我不準備測遊戲,而且VEGA還沒發售,所以先用我1800X平臺上的顯卡當亮機卡

GTX1070GAMER

內存選用的是4根TRIDENT RGB 8GB*4 3200 C16

接下來安裝電源

接好雙8PIN電源

是的,各位可能看出來了,我這主板怎麼沒有BIOS電池,那是因為我著急要來寫評測上張大媽,所以叫老闆把主板電池扣了下來走了順豐航空,我從其他主板上拆了一個裝上。

應為VEGA還沒來,機箱模組線還沒到,所以還沒準備正式上機,本次測試就暫時先用這個硬盤了

華碩自帶的AD制式WIFI,安裝WIN10並不能自動加載驅動,不過好在有驅動U盤

6+8PIN的供電,其實只要8PIN就足夠了,這代N卡功耗和發熱控制的確實比較到位

準備通電

通電之後主板的RGB都會亮起來,很是騷氣啊。

ZENITH EXTREME 第一代的信仰

主板邊的氛圍燈,流光溢彩

開機測試

剛才也說了,本次對於1920X的測試不包含遊戲內容,因為我要吧這個環節留給即將上市的VEGA,至於VEGA表現如何,各位不妨留意我後面發出的文章。

開機

有人說是殺馬特,有人說是酷炫,我看到的是各種顏色的人民幣

紅色代表100,綠色代表一元,藍色代表50,紫色代表5毛,大家算算一共多少錢

紅色代表100,綠色代表一元,藍色代表50,紫色代表5毛,大家算算一共多少錢

再看一遍動態的“敗家之眼

紅色代表100,綠色代表一元,藍色代表50,紫色代表5毛,大家算算一共多少錢

紅色代表100,綠色代表一元,藍色代表50,紫色代表5毛,大家算算一共多少錢

紅色代表100,綠色代表一元,藍色代表50,紫色代表5毛,大家算算一共多少錢

開機成功之後LiveDash OLED 顯示屏會顯示一段“信仰動畫”

隨後就會顯示CPU溫度,什麼!74攝氏度?!開機74?!你搞笑?嚇得我差點上線罵JS,什麼垃圾散熱器

測試

因此,花了一萬多,能來一個什麼樣的效果呢?下面就開始為大家測試一番。

因為篇幅已經非常的長了,所以還是老規矩,直接做表為各位展示◢

P.S.通常會加速到4.0或者4.1GHz,這裡就截個圖,各位不要拿電壓和頻率說事哦

非常遺憾,我這4條內存,只能達到2666的14-14-14-34-51-1T的狀態,再高頻就無法開機,雖然不能達到主板標稱的3600頻率,但是還是能滿足線程撕裂者的2667的頻率,畢竟不是三星BDIE的顆粒,應該是情有可原◢

這次我跑了兩個狀態,一個是默認狀態一個是超頻全核4.0,內存都是2666 C14的頻率時序,下面是跑分彙總。

此外,這次AMD依然對CPU溫度做了偏移調整,但因為不知道偏移到底是多少,所以本測試還是以顯示的溫度為準◢

在跑分的過程中我驚訝的發現某些程序1920X超頻4.0GHZ甚至要比不超頻更低!比如CR11.5、SUPER PI、WPRIME 32M,我反覆測試之後發現這並不是誤差,這點一開始我非常費解,但最終在我連猜帶蒙之下好像隱約明白了什麼……

1920X 在XFR之後單核頻率最高可以達到4.2GHz……所以有些偏單核側的程序反而不超頻能發揮的更好。有些朋友問為什麼不超頻到4.2GHz,原因很簡單……在目前的條件下1920X連4.1GHZ全核都無法穩定,更別說4.2GHz。我個人覺如果是換一個專門為TR準備散熱器,應該能上4.1G,但是4.2G則依然危險。

先不說實際應用的支持情況,光從測試的角度來說,我選擇的這些測試軟件對於線程撕裂者的支持都參差不齊,線程撕裂者這款作為主生產力的CPU,這種現象無異是讓人擔心和頭痛的,因為自己對專業軟件的不瞭解,所以並沒有對此進行測試,同時也希望能有真心關心這款CPU性能的朋友能指教在下如何對專業軟件測試。

1920X平臺待機功耗

其實根本沒有那麼高,個人覺得這次AMD主動給CPU加的溫度偏移至少在25攝氏度以上

如果減去偏移的25攝氏度,那麼就算全核心超頻到4.0GHz,CPU溫度也是在60攝氏度左右,可以說是非常的低了。

在4.0G頻率下魯大師烤機溫度為82攝氏度,修正之後僅57攝氏度(猜想)

烤機功耗310W左右

FPU烤機溫度……魯大師和主板顯示是89,AIDA64顯示59……我修正以下是……64……這溫度真心低,想當初7900X 超頻4.5GHZ 溫度105……

FPU烤機功耗不到320

兵鋒所指,能否所向披靡?

雖然X299平臺已退,但7900X的餘溫仍在,所以在文章快結束的時候必須要拉出之前的數據和1920x來一次鏖戰,緊扣主題。雖然7900X比1920X貴了一臺紅米手機的錢……但廣大消費者對於線程撕裂者,對於AMD高性價比的期待是非常高的。

那麼這場大戰的結果到底如何呢?

我們先看看之前7900X的平臺和數據統計

兩者默認頻率對抗

7900X超頻到4.5G,1920X超頻到4.0GHz

對比小結:

從賬面數據上來看兩者各有勝負,但是綜合實力我覺得7900x稍微更強一些,內存頻率的不同可能會導致一些跑分的無可比性,但是同一套內存,不同平臺能運行的最高頻率不一樣,這也代表了平臺性能。結果確實讓我有所出乎意料,1920X的敗北不得不引起我的深思,這到底是為什麼?是不是軟件的兼容性的問題呢?在平時使用的時候會不會也遇到這樣的問題呢?後期通過升級BIOS或者軟件更新是不是能解決這些問題呢?我個人覺得是肯定的,只是時間的長短。

1920X的溫控更好,但超頻有限,1920x單核性能稍弱,但核心更多,雖然綜合跑分不敵7900X,但是從CPUZ和CR15來看,至少能說明某些應用1920X也是有優勢的。總的來說符合兩者的定價,這次AMD定價非常精準,強調性價比的朋友可能會有些失望,不過1920X 1950X 7900X所面向的專業用戶的CPU性價比普遍都不會高,畢竟物以稀為貴。所以強調性價比的用戶和遊戲用戶用還是考慮ryzen 3/5/7吧,好用實惠。

這次AMD線程撕裂者的性能可以媲美INTEL新一代的至尊系列,打破了AMD造不出高性能PC機CPU的傳言,並且溫控、功耗甚至比INTEL更為優秀,但現階段的售價並不能從性價比上對INTEL造成壓力,從長遠來看,RYZEN架構的還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高端平臺上來自INTEL的壓力只是有所緩解,並未消除,“所向披靡”可以用在RYZEN 5與RYZEN 7甚至RYZEN 3上,但對於線程撕裂者來說,用“勢均力敵”更為恰當。

總結

光文章就碼了10多個小時!真是要累死了!你們看的累麼?!下面就用問題解答的方式來結束這篇文章。

1、問:1920X和1950X買哪個?

答:有錢1950X,沒錢1920X。

2、問:買線程撕裂者還是7900X?

答:都可以,看你愛好。

3、問:2799的華擎太極可以買麼?

答:可以啊!又不是不能用。

4、問:線程撕裂者+1080TI建議用多少W的電源?

答:不超頻用650W也夠用,超頻用建議850W以上,建議穩妥一點850W以上的電源。

5、問:現在適合是購買線程撕裂者的最佳時機麼?

答:首先不是剛需不推薦購買,其次不妨等等雙十一 。

6、問:能不能幫我配臺電腦?

答:我不是賣電腦的!我不是賣電腦的!我不是賣電腦的!但是歡迎有素質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