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何冰「舌戰羣儒」、激烈爭討有罪無罪,爲冤屈富二代平反昭雪

↑ 點擊上方關注我們,給你不一樣的驚喜

研究生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電影《十二公民》。十二個男人為了討論嫌疑人富二代有罪和無罪,展開了一場異常激烈的辯論。這其中,有唇槍舌戰,也有辛酸刻薄,世間百態無不盡顯其中。

8.2的評分不是很高,但絕對稱得上是優質的,優秀的國產電影。

榮獲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獎。斬獲豐厚,電影面面俱到,非常值得一看。

《十二公民》的劇情簡介 :

某高校模擬法庭,正就社會上不久前發生的一起真實案件展開辯論。

案件的嫌疑人是某房地產商收養的富二代,其生父是來自河南的務工人員。

案發當晚,有人聽到富二代和其生父發生激烈爭吵,隨後生父被人在家中殺害。

學生們圍繞嫌疑人是否有罪展開激烈辯論,而他們的父親作為陪審團觀摩整個法庭的審判過程。

休庭期間,12名陪審員被帶到另一個房間展開討論,他們必須在一個小時內得出結論,而且需要全票通過嫌疑人是否有罪。

這些人來自各行各業,有著不同的背景。大家普遍希望儘快敷衍了事,誰知第一輪投票過後,只有8號陪審員(何冰 飾)認為嫌疑人無罪。

有的人暴跳如雷、有的人奚落戲謔、有的人搖擺不定、有的則固執己見。這是一場關於良心和道義的鏖戰……

一群演員基本上都有著神一般的演技,尤其韓童生,真的太出彩。

何冰的表演差強人意,形體和臺詞有些生硬。

但他發飆失控的幾個場景還是極其顯露功力的。

問題出在促成這場辯論的動機。依靠何冰飾演的檢察官一直在強調的“我就是想討論討論。”

顯然剩下的人對他的提議毫無興趣而且不太情願,但最終決定耗費這一個多小時的時間。

這個動機在推動戲劇發展上的強度是明顯不夠的。

研究生設想:假如檢察官亮明自己的身份,恐怕大家就非常容易接受他“討論討論”的提議。

因為對於尋常百姓來說,高級知識分子或者公務員群體的意願顯然是受到尊重的,在哪個國家都是這樣。

但研究生不明白,為什麼編劇和導演不願意讓檢察官在辯論時就亮明身份。是受限於原版電影《十二怒漢》,還是出於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

當然,這與他的角色設定有關係。這畢竟還是一個變奏版的主旋律故事,檢察院的植入要求決定了檢察官必須是所謂的“一身正氣”。

戲份最多的出租車司機(韓童生飾演),一個人基本撐起了整部戲。

他看起來有著老北京的大多數特徵:市儈,善良,倔強,懦弱。

叛逆的兒子造成的心理傷害都通過他口中的“孝”偏執地、報復性,以判定富二代有罪地形式表達出來。

這確實有失公允,不夠理性。

判斷的依據從理性出發,企圖說服檢察官,

然後,在判定無罪地人越來越多時,徹底淪為感情至上,

最終,又回到理性,

他決定無罪的舉手動作裡帶著不甘、無奈和誠實、篤定,

這是讓人震撼的結尾。

數學老師,一個老好人。代表當下過正經日子的普通人。

房地產商,呈現出一些複雜且微妙且敏感的意味。

資產來自怨聲載道的房地產,又是一名女學生的乾爹,但聲稱是奔著結婚的戀人關係。

凡此種種,不受人待見甚至鄙視。

當他被人叫做資本家以及被小賣部老闆滿懷醋意地奉承的時候,那段爆發的戲還是很有張力的。

蹲過冤獄的前混混,哥哥也被人所傷,至今殘廢。

他的造型過於漫畫化,尤其髮型和說話的方式,過於浮誇和故弄玄虛。

他代表著被法律傷害過的形象。某種程度上說,這一次模擬法庭,他被灼傷了痛楚,在當下的案子上投射了自我的悲慘歷史。

他的憤恨以及對於社會的不滿可以理解,但從造型角度講應該更日常化一些。

醫生,儒雅和理性的代表。

由於職業原因,困於道德和理性之間,是否放棄治療不可挽救的病人,成為大夫一生的難題。

這類人受過良好教育,有基本的教養,有不雄厚但殷實的財產,但也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冷漠與明哲保身。

小賣部老闆,市井化的人物形象。

他所有的動作都是日常化的,斜著、靠著、依著、歪著,精明,算計,

辛苦的小商販,對於財富與權力有著典型的底層民粹主義情結和想象。

他對待這次模擬法庭,是最沒當回事的一個。

被審判的“富二代”,對小賣部老闆來講,與其說是審判那個年輕人,還不如說是審判那個標籤。

這個標籤激發了他身上對於富有者的卑躬屈膝與憎惡混雜的複雜情愫。

老爺子,表演過於生硬,話劇範太足。

他的功能是推翻老人的證詞。

他大聲喊道,那個作為證人的老頭是因為想吸引人們的注意力才說出了偽證詞。

他說的其實也就是自己。這個社會沒有人願意和一個老頭聊天。

城鄉結合部房東。一個聒噪的老北京,歧視外地人尤其河南人。

其實正是這些外地人河南人養活了他,給他帶來基本的房租收入。除此之外他沒有任何一技之能。

他看到自己曾經可以不奮鬥就得到的東西正在被外來者搶奪,自己的兒子無法考入大學,正淪為民工。

他是當下社會中數種具有“被剝奪感”的人群之一。是這個虛擬陪審團內最不理性的一個。

保安。人物設定有點漂浮,演技還是不錯。

一個河南小夥想考政法大學未果,成為政法大學保安。

“假裝負責安全事務的擺設”就是中國保安的群像。他們以與大學生同樣的年紀,

卻每天面對如此巨大的現實落差,完全可以產生很多心理痕跡。

賣保險的,形體不錯。低眉順眼、點頭哈腰的勁兒使得靈活。

幾次有罪無罪的反轉也正是沒主見的小市民的典型。

電影的結尾依舊是中國式的,最契合大眾口味,也符合影片的主題。

這一個月裡,十二公民的內心該多難熬啊!

其實,電影到韓童生舉手表示無罪的瞬間就應該結束了。但導演還是堅持加了一個光明的結尾。

一群人走出了陰暗,走入了夕陽,互相攙扶,互相交流。

從房地產商開始,便能看出每個人都代表著一類人,當下中國的不同階層、不同的價值觀、不同的被侮辱和被傷害過的人們。

他們之中,有些人是某個領域內的強者,有些是所有領域內的弱者,

就像那個房地產商一樣,永遠處於被誤解、被憎恨與被奉承之中。

這一群人的設定全面而有趣,又因為演技都很純熟,基本上沒有懸浮和做作感。

評價一部電影的優良中差,臺詞和表演永遠都是最基礎最精髓的部分。

很多年沒有看到過這麼好的電影了,即使沒有炫酷的場面,但每一位表演者精湛的演技,

片中每一個動作設定所要傳遞的信息都精準、恰當。

整部電影幾乎完全就在一個倉庫裡進行,使人震撼。

故事只在言語之間。

研究生難以掩飾對這部電影的喜愛。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加關注哦,後期精彩不斷,

我是電影研究生,每日分享有趣的視頻和犀利的影評,

帶你看最辣的片,品最甜的文,

關注我,不片荒。

(部分文字和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