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茜公主與匈牙利:17—19世紀匈牙利貴族生活

5月28日,在陝西曆史博物館的西南臨時展廳,以“茜茜公主與匈牙利”為主題的17—19世紀匈牙利貴族生活展隆重開幕。此前,這個展覽先後在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和雲南省博物館等地舉行,受到大家的廣泛喜歡——

申威隆:90後“陝西文博一哥”

6月2日上午,為了觀看這個重要的展覽,我專程前往陝西曆史博物館。這裡展示的152件(套)珍貴文物,均來自匈牙利國家博物館,它不僅是匈牙利最早建立的博物館,也是藏品最豐富的博物館。因此,不出國門,就能領略這些珍寶,真是一件好事情呀!

2003年7月12日,在西安動物園裡,大家為一隻小象取名為“西希”,它是西北地區第一頭人工繁殖成功的亞洲象。當時,為它取這個名字,一層含義是“西安的希望”,另一層含義就是“茜茜公主”。從這個時候開始,我就知道歐洲有一位著名的茜茜公主了!

整個展覽共分為五個單元,分別是“社會風貌”“衣著服飾”“日常生活”“武器裝備”“宗教信仰”,集中展現了匈牙利在這一段時期的歷史和藝術,以及茜茜公主的傳奇故事。

1、匈牙利的社會風貌

十七至十九世紀,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幾乎統治了匈牙利全境,並且最終滲透到經濟、文化、軍事、日常生活和宗教信仰等方方面面。但是,匈牙利貴族極力保護自己的風俗,每當國家舉行大型活動和慶典時,他們都會穿著匈牙利的傳統服飾。

在匈牙利的加冕慶典中,嚴格執行“接收匈牙利聖冠”的環節,以激勵匈牙利人的民族自豪感。在展廳入口處,最顯眼的位置,安放著匈牙利聖冠的複製品,它和權杖、寶球、斗篷、寶劍均為匈牙利國王加冕時所用的配飾,由拉丁王冠、希臘王冠和十字架三部分構成。在加冕儀式上,國王如果不戴聖冠,他的合法性就無法得到承認。

十八世紀,奧地利皇帝約瑟夫兼任匈牙利國王時,將聖冠帶出匈牙利,長期存放在維也納。1790年,利奧波德二世才將王冠送回匈牙利,並且在首都布達佩斯舉行盛大的慶祝儀式。展廳裡有一把紀念聖冠迴歸的扇子,上方寫著德文的標語:“永遠在這裡”!

1848年至1916年,弗蘭茨·約瑟夫一世在位時期,經歷了從奧地利帝國到奧匈帝國的轉變。匈牙利民族意識的覺醒,以及頻頻引發的匈牙利獨立運動,衝擊著這部早已鏽跡斑斑的國家機器。但是,茜茜公主的出現,緩解了奧地利和匈牙利的緊張態勢。

茜茜公主的原名為伊麗莎白•阿瑪莉亞•歐根妮,她的美麗形象、浪漫氣質、人生經歷和傳奇故事在西方家喻戶曉。1854年,她嫁入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成為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的皇后,並且在她努力下,形成了奧匈帝國。

茜茜公主喜歡旅行、音樂和詩歌,她同情匈牙利人民的獨立運動,受到匈牙利人民的歡迎和愛戴,我在她身上看到了一點兒武則天的樣子。這裡專門陳列了茜茜公主使用過的物品,包括服飾、皮鞋、手帕、馬鞍、畫像、照片等,娓娓講述著她傳奇而又令人嘆息的一生。

這裡懸掛著一幅《伊麗莎白皇后肖像》,成為整個展覽最具代表性的一件展品。在茜茜公主死後,她的丈夫弗蘭茨•約瑟夫一世要求畫家卡貝繪製了這幅肖像,後來贈予伯爵夫人瑪利亞•菲斯提蒂茲。1889年,兒子魯道夫去世後,茜茜公主便一直身穿黑衣,表達自己對孩子無盡的哀思。

2、匈牙利的衣著服飾

十六世紀以來,匈牙利貴族們競相追逐時尚,在風潮過熱之時,又開始抵制時尚;在十七世紀,貴族們的穿著與平民相似。但是,他們會通過改變服裝的顏色、提升服裝的材質、增加一些別緻的設計,來彰顯自己的尊貴身份。

匈牙利男性的典型服飾,包括緊身夾克、褲子、靴子、大衣卡札嘎尼亞,以及飾有羽毛裝飾的皮帽等。貴族男子的服飾雖然款式相同,但是以名貴材料製成,如天鵝絨、貢緞、錦鴻緞等,並配以毛皮裝飾。有時,為了凸顯差異,會通過佩劍等方式,來顯示自己的身份。

在展廳正中間的玻璃櫃內,擺放著一件華麗的匈牙利宮廷正裝,它原本屬於戈瑞•毛伊拉蒂伯爵的妻子斯特凡•普拉多。1867年,在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的加冕典禮上,她曾經穿過這套服飾。1896年,匈牙利建立1000週年慶典時,伯爵夫人的後人也曾經穿過。

在展廳的角落裡,還擺放著一件精美的圍裙。十六世紀,圍裙成為匈牙利貴族女性的著裝配飾。在此之前,只有低等級的人們,在勞動的時候,才會穿上圍裙。由此可見,這個時候的貴族女性,也承擔了一些家務活。

3、匈牙利的日常生活

十七世紀中期以來,在匈牙利的王室中,興起了巴洛克藝術的流行浪潮。雖然匈牙利的上層貴族們依然使用匈牙利語,並且他們的服裝風格保留了匈牙利文化的印記,但是日常生活和文化習俗已經追隨西歐的風尚了。

以飲食文化為例,貴族社會的飲食生活是由食材、烹飪法、擺席、禮儀、空間和演出等構成的一種綜合行為。根據音樂展開用餐程序、炫耀性的裝飾、苛刻的用餐禮儀等,已經發展成為歐洲貴族社會的飲食文化。

十七世紀時,盥洗套裝已經成為用餐時非常有代表性的裝飾物件。在的正式晚宴上,高貴的客人都會使用這樣的盥洗套裝,在飯前和飯後洗手。這裡展出的盥洗套裝,製作於1630年,通體為銀鎏金,由中間的壺和下邊的盤子組成,類似中國古代的青銅匜和盤。

一件精美的噴泉式酒器,表面帶有彩繪琺琅,瓶身由三部分組成。水壺的上方,雕塑的是克拉斯諾卡爾卡城堡的模型,城堡上有一個突出的小水龍頭。下方的瓶子間,有一個小活塞,可以升到塔頂激活,此時能夠形成噴泉。

4、匈牙利的武器裝備

十七至十九世紀,貴族們通常會以武器作為配飾,並且在武器上裝飾有各類珍奇寶石,以此彰顯他們的膽量和財富。匈牙利人最常用的兵器是彎刀,幼童們從小就使用童用軍刀。

匈牙利的貴族也常使用熱兵器,上面鑲嵌貝母和珠寶。十六世紀以來,手槍雖然已經出現,但是戰爭中最常見的還是步槍。十八世紀,設計精巧的燧發手槍和獵槍成為最常用的火器,人們也會用這類火器配合裝飾精美的短刀進行狩獵活動。

在展廳正中間的玻璃櫃裡,展示了一整套全副武裝的馬具,包括馬鐙、韁繩、馬勒、項飾、胸帶、鞧帶等,大約製作於十七世紀末期。其中,在一件精美的馬鞍上,裝飾了銀鎏金、銀、綠松石、紅寶石、綠寶石、玻璃、皮革、天鵝絨、織物、木、銀絲等眾多的材料。

在旁邊的展櫃裡,還陳列著一件皮質佩囊。它由棕色皮革做成,正面覆蓋一層綠色天鵝絨,上邊裝飾著匈牙利聖冠和紋章,四周裝飾著珍珠繡成的棕葉。頂部有三個金屬環,用以穿繩並與腰部相連,應該是在行軍時使用的,可能屬於艾什泰哈齊家族的成員。

5、匈牙利的宗教信仰

作為一個天主教國家,匈牙利曾經一直服從於教皇的權威。1510年,宗教改革後,匈牙利新教徒逐漸崛起。到哈布斯堡皇室統治時期,匈牙利被重新統一,為了復興天主教,新的一輪宗教改革開始了。

在匈牙利境內,西部地區是匈牙利王朝的根基,這裡首先轉變為天主教教區。十七世紀,匈牙利興起了華麗的巴洛克文化風潮,這與當時哈布斯堡所引領的反宗教改革密不可分。與之呼應,這股巴洛克風潮對反宗教改革也產生了積極影響,使天主教在匈牙利的地位得以強化,封建階級的構架基本鞏固。

在展廳中間的玻璃櫃裡,陳列著彌撒主教的套裝。在舉行天主教的彌撒時,主教們往往會穿著這樣的同系列整套服裝,這種風格盛行於路易十四在位的時期,也就是1661年至1715年之間。

在展廳的結尾處,並列擺放著聖餐杯和聖餐杯的蓋布。聖餐杯是天主教舉行彌撒時的用品,人們飲用聖餐杯中代表耶穌之血的紅葡萄酒;在舉行彌撒的時候,聖餐杯上會蓋有聖覆,其上覆有類似的蓋布。

上一個世紀的五十年代,一部奧地利電影《茜茜公主》,讓世界知道了這位來自巴伐利亞的美麗公主。1898年,茜茜公主在瑞士的日內瓦,遭到意大利的無政府主義者路易吉·盧切尼的暗殺,不幸去世。如今,我們通過這個展覽,緬懷茜茜公主,一窺匈牙利貴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