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建到招生不到一年時間——南陽:完全學校建設的臥龍速度

從開建到招生不到一年時間,師資配備瞄準省內一流——完全學校建設的臥龍速度

7月,驕陽似火,南陽市第一完全學校的建設工地上,周道強的衣服幹了又溼,溼了又幹,已有明顯的一層汗漬。作為校建辦主任,他幾乎每天都泡在工地上,和穿梭不停的施工車輛、轟鳴不止的施工器械、緊張勞作的建築工人一起,見證著一座座建築拔地而起。

藍圖變為現實,南陽市第一完全學校從正式開工到啟動招生,僅僅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並且各項工作始終走在全市前列,創造出了項目建設的“臥龍速度”。

“保證在8月20日前完成全部建設任務,讓學校如期投用。”承建方河南天工集團負責人說道。目前,學校工程建設已接近尾聲,高中部招生已準備就緒,我市歷史上第一所涵蓋幼兒園、小學、中學的完全學校即將運行。

這是融入百年大計的教育民生工程,這是對全市人民有諾必踐的堅實行動,這是擔當奮進、克難攻堅的項目建設征程,這是運用有解思維破解難題的生動實踐。讓我們仔細探尋這條非凡之路,為繼續前行凝聚奮進力量。

擔當奮進繪藍圖

步入新時代,隨著南陽市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城市框架不斷拉大,教育資源短缺,入學難、大班額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市教育事業發展的突出問題。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作出了“每年在中心城區新建四所十五年制完全學校”的重要決策。臥龍區首當其衝,承擔第一完全學校的建設任務。

市第一完全學校選址位於中州西路,總投資5億元,建設規模從幼兒園到高中共162個教學班,投資數額之巨,建設規模之大,建設工期之緊,在臥龍區社會事業建設史上前所未有。適逢臥龍區順利通過2017年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縣(區)驗收,但驗收組明確提出該區要解決入學難、大班額問題。這是使命,是機遇,也是挑戰。是使命,要堅決擔當;是機遇,要緊緊抓住;是挑戰,要勇敢面對。臥龍區把建設南陽市第一完全學校擺在全區年度十件實事之首,確定為一號民生工程,並在區六屆人大一次、二次會議上作出了莊嚴承諾。

堅持目標導向,科學謀劃,高位啟動。成立校建領導小組,區長任組長,明確任務書、施工圖、時間表,動員一切力量,克服一切困難,全力以赴,重抓重推。

按照“全國領先、省內一流”的辦學定位,圍繞打造“建設一流,質量一流”的“雙一流”區域特色學校的目標,堅持高標準規劃,高標準設計,從設計單位的選擇、可研報告的專家論證、設計方案的優化等關鍵環節入手,專門聘請鄭大設計院設計最為科學、最為優化的方案,從土地的規劃到圖紙的設計,從21個單體建築的空間佈局到高質量建設,最終形成了“一中心,兩軸線,三操場,四組團”的校園格局。集園林式、智能化一體的精品學校藍圖繪就。

朝著既定的目標奮進,不到一年時間,區長鄧俊峰先後主持召開現場辦公會7次,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區教體局抽調精兵強將,第一時間進駐工地,全程監管;承擔各項任務的部門協調聯動,凝聚起攻堅合力……上下一心,各方協同,按照既定時間節點快速推進。(上接A1版)

有解思維破難題

“規劃的西環路還未開始建設,這影響學校建成後的正常運行。怎麼辦,我們就臨時在校園這裡,修出一條應急疏散通道。”臥龍區教體局副局長李明指著校園西邊的一條平整的水泥路說道,“校內一條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中的高壓線必須挪動,區裡市裡沒有相關權限,我們最終找到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協調解決。”

招聘教師遇到了編制不夠難題。臥龍區教體局局長王連照介紹瞭解決辦法:“查政策資料,到外地取經,最終,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創新採用‘週轉編制’方案——先向其他單位‘借’編制,待教育局編制批下來了再‘還’上,順利解決了這個問題。目前,學校教師招聘方案已上報人社局,準備面向全市招聘。”

不為困難找藉口、多為成功想辦法。臥龍區充分運用有解思維,在學校建設過程中,解決一個個難題。

——針對資金難題,統籌運用市級國債和區級平臺公司融資、財政預算安排等,在區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千方百計保證了學校建設資金。

——針對項目手續辦理程序多、環節多、向上溝通對接任務重的難題。組織專門人員與市直有關部門主動對接彙報,市發改委、校建辦主要負責人經常到學校施工現場協調解決具體問題,市國土局、規劃局、質監站、人防辦、消防支隊、環保局、南水北調辦、城管局等市直相關部門大力支持,特事特辦,特事快辦。

——針對工程建設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難題。學校建設期間,積極協調市直部門、施工企業,採取“六全”措施,確保在不汙染環境的情況下加班加點趕工期,在今年4月20日前,按照節點保證了主體工程全部完工。

——針對工期緊張與工程質量保證之間的難題。建立了項目經理晨會制度,每日評比各標段工程質量、進度,及時推廣先進做法、施工技術,通過加強各標段間的交流與協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校建主體工程全部順利通過驗收,受到了質量驗收部門的高度評價。

——針對工程建設風險防控難題。科學劃分並縮減工程標段,堅持組織實施不走樣、不變通,併成立項目監督檢查機構,保證了資質優、實力強、信譽好的社會公認建築企業參與建設,為打造精品工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按照“快、優、省、廉”的原則,保障了學校建設快進度、高質量,充分展現了項目建設中的“臥龍速度”與“臥龍精神”。

務實重幹樹形象

6月中旬的一天,正在協調建設任務的周建強昏倒在工地上。這個已經退休的教體局職工,因其豐富的校建經驗,被返聘為市第一完全學校項目建設的校建辦主任,他是有名的“拼命三郎”,單為完善設計和處理圖紙變更,他不下三十次到鄭州大學設計院與專家設計人員進行對接修改。

瞄準建成“全國領先、省內一流”的目標,市第一完全學校項目建設團隊發揚頑強拼搏的作風,不分晝夜、沒有節假日, 力奮戰在建設一線。王連照妻子有病需要去外地做手術,行程一拖再拖,為此落了不少埋怨,在壓力大的時候,有時一天只能睡兩三個小時;李明九十多歲的老父親臥病在床,他只能抽空去看看,沒有照料過一整天,父親去世前沒能顧上見最後一面,在處理完父親後事的第二天,他的身影又出現在工地上。校建辦的陳慶國心臟做過搭橋手術,仍天天守在工地上……人人不推脫,事事往前趕。正是有這樣一支團隊,才成就了第一完全學校的建設進度。

“區長啊,這個事情耽誤不得啊,你得趕緊協調下……” 作為校建領導小組副組長的副區長張紅巖繪聲繪色地形容著她接到的電話,“人人給我打電話都說是‘大事’,弄得我整天精神高度緊張。”她手機24小時不關機,不論多晚,一接到有關學校建設的電話,立刻協調解決。

堅持特事特辦。臥龍區把學校建設涉及的項目立項、規劃選址、土地報批、環評審批、工程建設等重點任務,按照區政府班子成員職責分工,逐一分解到人,明確要求分包領導對涉及的問題優先研究解決,對審批服務事項優先辦理,特事特辦,特事快辦。

堅持一線推進抓落實。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堅持定期深入現場辦公,督促任務落實,解決重大問題;分管領導堅持坐鎮一線,靠前指揮,與廣大職工一起研究具體問題,形成了團結務實的強大陣勢,強力推進了工作進度。

堅持掛牌督查求實效。對第一完全學校,採取區委督查室、區政府督查室和區作風整頓辦聯合督查、高頻次督查的辦法,對存在的問題揪住不放,每週對督查情況予以通報,實現了面對面、硬碰硬,有效推進了工作落實。

問題都在現場解決,不在會議室扯皮。紮實的工作作風為學校建設提供了堅實保障。

硬件建好,不意味著工作完成。臥龍區還高標準、高起點制定了學校內部管理、師資配備、招生宣傳等方面的規劃和方案,實行名校引領、名師帶動、文化立校、質量強校,在全市引進優秀師資,配強學校班子,選好學生苗子,努力實現一個好校長、一個好班子、一個好師資隊伍、一批好學生、一套好管理機制、一個好校風“六個一”,把第一完全學校打造成全市教育事業新發展的引領者、排頭兵,以完全學校的建設推動全市教育事業邁向嶄新的臺階。

(房松玉 屈連文 整理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