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控已死,防反當道?送走德國、阿根廷、西班牙,日本更不例外

世界盃進行到今天,很多人說這屆世界盃假球太多了吧,德國、阿根廷、西班牙、葡萄牙等傳統豪門怎麼全被淘汰了。其實,足球不是籃球,不是實力強的一定贏,技戰術等等各方面的因素太多了,誰輸誰贏都有可能,這也是世界盃之所以讓所有人瘋狂的原因所在。從06年意大利的鏈式防守,到10年西班牙的傳控成型,到14年德國的嚴絲合縫,每一屆世界盃的冠軍幾乎都代表著當時技戰術的主流,而今年的主題就是防守反擊。

德國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對陣墨西哥時讓墨西哥的快速反擊衝擊的七零八落,對陣韓國時的控球率竟然來到了驚人的70%多,但是沒什麼卵用,有高中鋒不上,邊路突擊好手不上,自廢武功。阿根廷也是場場控球率佔優,冰島憑藉身高和力量組建的的深度防守城牆讓阿根廷頭暈腦脹,而坐擁一干巨星的法國居然也打起了防守反擊的戰術,但卻讓阿根廷幾乎沒有還手之力。

西班牙無疑是傳控界的鼻祖,也在哈維、伊涅斯塔他們共存時達到極致,那支西班牙的傳控更加嫻熟,出球和發現空檔的能力更強,因此可以在你防守出現疏漏時一擊致命,現在的西班牙很明顯沒有當年的水準,而擁有高中鋒科斯塔的西班牙幾乎沒有一個邊路傳中,也是讓科斯塔這個高點白白浪費。而俄羅斯正是通過頭球製造的點球,進而將比賽拖入了點球大戰。

看看現在剩下的球隊,唯一還剩一支打傳控的球隊,那就是日本,但日本這是由於自身的身體條件所致,由於東亞人的身高和體重不佔優,單兵作戰能力不強,防守定位球和角球時身高上也有劣勢,因此日本這麼多年一直選擇了適合自己的戰術,那就是將球控制在自己的腳下,一是可以通過小組配合找到機會,二是球在自己腳下時也是對本方最安全的選擇。

但是比利時的反擊太快了,只要一個失誤,前場的阿扎爾就不必說了,卡拉斯科、默滕斯、德布勞內無一不是反擊的高手,前面還有狀態正佳的高中鋒盧卡庫,別說日本,就是西班牙和德國這樣的傳控碰到比利時也是凶多吉少。估計明天就可以和日本說再見了。巴西今年題的也很務實,攻守三條線都很均衡,而且內馬爾的反擊和庫蒂尼奧的穿雲箭也是破大巴的好武器,但巴西能否贏下墨西哥也是未知數。

​控球有錯麼?沒有,但不能只是來回倒腳不向前,通過肋部配合或者直接打身後面對9人防守且兩條線站的很近的防守陣型是很難的,尤其是在對方體力充足時,但是在80分鐘左右時還是有機會發現對方的空檔,另外面對深度防守的球隊頭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不進球起碼製造混亂還能搶第二點,或者打遠射。如果無畏的倒腳,對手防守起來很容易也很省力,並且還能在你失誤時打你反擊,那就非常被動了。傳控沒錯,只是需要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