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報爽約,住百家面臨摘牌風險

被稱為“共享住宿第一股”的深圳市住百家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住百家”)因遲遲不能披露2017年年報,面臨摘牌風險再次引發關注。此前住百家曾發佈公告稱,公司將於6月30日前(含6月30日)披露2017年度報告。然而直至7月1日,住百家也遲遲未能發佈2017年年報。同樣值得關注的是,自今年5月以來,住百家股票一直處於暫停轉讓狀態,該公司還關停了除海外住宿預訂以外的其他業務。近日,住百家又被曝“拖欠員工補償款”,一系列的負面事件難免引發業界對於該公司運營狀況的擔憂。

01

遲遲未發年報

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住百家一直以來未能按時發佈年報,與此前業績持續虧損有關。據住該公司發佈的財報顯示,2013年至2016年實現的淨利潤分別為-66萬元、-223萬元、-8958萬元和-8660萬元,均為虧損。

公開資料顯示,住百家成立於2012年3月,是一個面向國內旅客的境外旅行品牌,通過“共享經濟”模式,將出境自由行群體對特色民宿的需求與國外優質房源進行整合,幫助中國出境自由行旅客入住海外的短租公寓、民宿、度假別墅。2016年4月,住百家登陸新三板,當時還被譽為“共享住宿第一股”。然而時至今日,住百家已經走在了摘牌的邊緣。

02

員工大量流失

是什麼讓“共享住宿第一股”由盛轉衰?

實際上,作為“共享住宿第一股”的住百家曾經備受資本青睞。在創立後的第二年,這家公司就獲得了百萬元天使輪融資;2014年8月,又獲得百萬美元A輪融資,投資方來自聯想之星;2015年8月,又獲得中信金石、AB Capital等近2億元融資;2016年4月,住百家登陸新三板,同年8月,又通過新三板定增募資3200萬元,12月,再獲得海航集團1億元投資。

然而在2017年5月之後,住百家爆發高管離職潮,包括公司聯合創始人阮智敏、梁慧敏、首席財務官兼董秘鄭鐵球、副總裁兼CTO郭曉、監事吳貴桂等相繼出走。據悉,阮智敏此前負責住百家開拓房源的重任,離職後創立另一家民宿預訂平臺“易民宿”;梁慧敏曾任寶潔中國高管,擁有豐富的管理經驗;鄭鐵球則主抓住百家融資及上市工作。這批核心成員離職後,住百家接連陷入裁員風波。

03

運營狀況堪憂

除了陷入裁員風波外,有行業觀察人士指出,住百家運營模式也存在問題。此前據一位住百家離職員工表示,“住百家真正合作的房源非常少,雖然對外宣稱幾十萬套,但實際能預訂的房源僅2000-3000套,線上大多是重複房源。同時為了讓客戶看到海量房源,70%-80%的房屋信息都是從愛彼迎短租平臺上拷貝過來的,並在它的基礎上加價”。顯然,這樣的“複製粘貼”要比其他平臺價格高,並且耗費大量的人力成本。“住百家曾專門招聘實習生從事‘複製粘貼’的工作,” 該離職員工還透露,“之前的營收增長,大部分來源是代訂機票和酒店業務,例如在某網站上購買,然後9.8折再賣給客戶,每單虧損票價的2%-3%,實際就是賠錢賺數字,以此來拉投資。”

近年來,民宿短租市場發展迅猛,但同時競爭也日趨激烈,尤其是海外房源監管趨嚴。6月15日,日本民宿新法正式施行,受此影響,部分愛彼迎房源依然遭到了下架,影響到部分中國遊客。與此同時,法國、澳大利亞及俄羅斯等多國也先後公佈了更加嚴格的法規限制,使得短租民宿業務被戴上了緊箍咒。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國際短租民宿的政策收緊,一些短租平臺必然受到影響。此外,住百家一直主攻海外房源市場,無論其房源為代訂還是自己擁有,也將受到部分影響,在未來沒有其他業務支撐的情況下,恐怕很難維持運營。

精彩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