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著名大導演的小片片,分分鐘擊碎你的三觀和智商餘額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部電影,是一部經典的連環計驚悚懸疑片——《追隨》。

可能很多小夥伴沒聽說過這部電影,但你一定認識它的導演,就是大名鼎鼎的克里斯托弗·諾蘭。

諾蘭一向鍾愛於敘事手法的創新,擅長構建精巧的故事結構,打破正常的敘述模式,給我們帶來新奇的觀影體驗。

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盜夢空間》,就把水平延伸的常態化講述模式置換為垂直的立體結構,一層層帶我們進入更深的心理空間。

再比如《敦刻爾克》,以一週、一天、一小時三個時間線串聯起整部電影,多時間多空間循環交錯,令人目不暇接。

《敦刻爾克》海陸空版海報

其實這種翻新出奇的敘事手法,早在諾蘭的這部處女作《追隨》裡就能看出來。

電影的男主人公名叫比爾,是一個無所事事的青年人,整日遊蕩在大街上。

他獨自一人生活在破爛的小公寓,夢想成為一名作家卻寫不出好作品,經常坐在打字機前把打好的文稿扔到垃圾桶裡。

因為沒有朋友,孤單寂寞,比爾極其渴望與人建立聯繫。而在這種慾望的驅使下,他開始在大街上跟蹤別人,觀察他們的一舉一動,瞭解他們的生活。

但他也給自己立了規矩——絕不長時間跟蹤同一個人;除了跟蹤和觀察以外,什麼都不做。

直到有一天,他的跟蹤行為被人發現了。那個人在察覺到自己被跟蹤後上前質問,這個人名叫柯布。

令比爾想不到的是,柯布其實是一個小偷,以入室行竊為樂。他偷東西首選容易脫手的東西,比如緊俏的唱片。

柯布看中了比爾身上的窺視欲,把比爾拉入夥一起作案,從此這倆人就展開了狼狽為奸的偷竊生涯。

柯佈告訴比爾,自己並不是為了錢才偷竊,而是為了滿足觀察別人的樂趣,這讓比爾覺得遇到了知己。

柯布十分專業,他偷東西總是戴著橡膠手套,滿屋子翻箱倒櫃。他宣稱自己的盜竊能“讓人們重新看待事物”。私人物品沒被偷走之前,人們不會領悟到那些東西究竟有什麼意義——直到他們失去它。

雖然倆人個性天差地別,柯布性格強勢,比爾性格軟弱。但正因為如此,柯布的言行強烈地吸引著孤獨而自卑的比爾,比爾對柯布唯命是從。

有一天,他們偷到了一個女人家裡。比爾看到了床頭櫃上女人的照片,她太美了,比爾立刻喜歡上了她。

從那以後比爾就開始默默跟蹤那個女人,他性格羞怯不敢上前搭訕,卻一次次觀察她出門、下樓、走進一家酒吧裡。

後來,他修剪了亂蓬蓬的頭髮,穿上得體的西裝,在那個女人時常出入的酒吧裡鼓足勇氣和她搭話,還用上了柯佈教他的搭訕技巧。

漸漸的他們倆關係越來越親密,經常在一起做一些羞羞的事情。

不可描述之事發生後,那個女人卻告訴比爾,自己不能和他在一起。因為另外一個男人手上有她的照片,他用照片要挾她。

那個男人是一個黑幫首領,不僅有權有勢而且性格暴戾,

還曾在女人的公寓裡用錘子敲碎了一個人的手指和腦袋,女人十分害怕他。

但比爾卻並沒有退縮,因為一向孤獨的他太珍惜這段感情了,迫不及待地希望女人和他在一起,於是自告奮勇要為她取回照片。

比爾把這件事告訴柯布,希望柯布能和他一起行動,還說會把那個女人的東西還回去,柯布聽了不僅一口拒絕,還認為比爾暴露了身份、把自己拉下水,直接打了比爾一頓。

無奈之下,比爾只好單獨行動。出於對柯布的依賴,行動前他還是打電話給柯布,問自己帶點什麼工具去好,柯佈告訴他帶把錘子就行。

實際上,錘子正是整個連環計的關鍵道具,而此時的比爾還被矇在鼓裡,什麼都不知道。

比爾成功偷到了女人的照片,卻在臨走的時候被一個保安發現,比爾驚慌之下用錘子敲了那個保安的腦袋,保安倒在了血泊之中。

等比爾回到家中,發現那些照片不過是一些普通的照片,於是他找到女人家裡質問那個女人。他以為女人是想騙他去偷錢,因為裝照片的保險櫃裡藏有一筆錢。

但女人卻淡定地表示——“那裡面一般是沒有錢的。”

這時候比爾才徹底明白自己被利用了,整個行動都是女人和柯布聯手佈下的騙局。女人其實是柯布的情婦,她為了幫柯布做一件事,欺騙比爾和自己在一起,故意引他上鉤。

起因就是柯布在幾周前闖入一個老婦人家裡盜竊時,發現那個老婦人已經受錘子重擊而死,警察認為柯布是殺死老婦人的嫌犯。

柯布希望洗脫嫌疑,於是想找一個和殺人者作案手法相同的人頂替他。這就需要一個人同樣犯下用錘子殺人的罪,把警察的目光從自己身上引開。

於是鬼鬼祟祟跟蹤他的比爾就這麼意外地被他選中,做了替罪羊。柯布故意把一無所知的比爾帶到女人家裡,故意安排女人勾引比爾,故意提醒比爾偷照片的時候帶把錘子,最終害得比爾倉促間舉起錘子向人動手……

故事講到這裡,小夥伴們想必已經明白了這個陰謀。在這個陰謀中,兩個比爾信任的人聯手背叛了他,為了自己的利益,把一個無辜的人引進罪惡的圈套。

但是正如我開頭所說,整個故事是一個“連環計”。導演諾蘭並沒有止步於這一層陰謀,而是在陰謀的背後還有陰謀,自以為算計別人的人實際上也被人算計。

比爾被女人和柯布一起欺騙,但實際上女人也一直被柯布欺騙,柯布最終的目的是向那個女人——他的情婦下手……

為了不影響小夥伴們的觀感,我就不進一步劇透了。只需要大家相信,最終呈現在電影中的故事,比我講出來的這一部分更加精彩刺激。

正如我前面說的,諾蘭在這部電影中的敘事創新是驚人的。他打破了常態的敘事,取而代之以各個片段拼貼的敘事方式,上一個片段與下一個片段不是按照線性的時間來銜接,就好像打亂了一幅本來拼好的拼圖一樣。

如果大家想去看這個電影,我給大家一個小小的提示:關注男主人公的外貌。不同髮型、不同衣著,甚至是臉上有無受傷後的疤痕,都是提示故事發展的關鍵信息。

比如,當你看到男主是這個髮型的時候——陰謀剛剛開始。

當你看到他是這個髮型的時候——他已經很難逃出圈套了。

整個連環計,讓人驚異於導演對於人心的洞察力。柯布正是猜透了男主人公是一個軟弱怯懦、內心空虛的“可憐蟲”,才知道他一定會對情婦的要求言聽計從,當柯布建議他“帶把錘子”的時候,他一定會毫不猶豫地盲從。

柯布也正是猜透了情婦對自己的感情,才能成功利用這份感情要情婦幫他陷害男主人公,當情婦以為大功告成的時候,再毫不猶豫地除掉她。

而如此複雜的故事,諾蘭只用了6000美元就拍攝完成了這部70分鐘的處女作,可以說非常省錢了。

但影片並沒有因為成本低廉而變得粗糙,反而因其打亂時間線的剪輯方式營造出別樣的懸疑感,把電影的形式層面做到了極致,諾蘭自己評價這部作品是他和朋友們“在有限條件下完成的巔峰之作”。

在我看來,電影的魅力也正在於此,它雖然有若干已經約定俗成的套路,但也不乏可供個人發揮的空間,它建立在技術的發展之上,卻又在藝術上充滿無限可能。我想,這也是小夥伴們之所以熱愛電影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