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了600天后,兩天慘跌36%

千呼萬喚始出來,在停牌602天后,破產重整的ST川化終於在18日恢復上市交易,更名為川化股份。

據公開資料顯示,川化股份連續三個會計年度虧損,根據相關規定,如果上市公司連續3年虧損,就會暫停上市,若在規定期限內還是達不到恢復上市的條件,該上市公司就會被退市,也就是四年強退的標準。

所以在2016年4月25日停牌後就開始了重組的動作,首先川化股份在2016年調整主營業務,之前是化工,現在主營業務變為大宗商品國內貿易。在經歷一些列產業轉型後,終於在16年末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達8.68億元,較2015年同比增長253.64%,實現業績扭虧。

2017年12月13日,川化股份發佈撤銷退市風險警示公告,並於週一復牌上市。

就在投資者經歷了長達一年半的等待之後,並沒有迎來“復牌補漲”原本以為的利好,而是復牌首日股價卻“一瀉千里”。

週一復牌首日,川化股份跳空22%的巨幅低開,單日跌幅28.92%,成交金額17.22億元。如果是被暫停上市,一般如公司業績連續3年虧損的,復牌後再復牌,再上市首日是沒有漲跌停限制的。

在有漲跌停限制下的A股市場,單日下跌超過10%或是30%的情況並不多見。

順便講一下:簡單來說,A股市場中,以下情況不設漲跌停(10%)限制:1、新股上市首日。該情形最為常見,以近兩年來看,新股上市首日均是以44%的漲幅收盤。2、股改完成復牌首日。3、部分重大資產重組或暫停上市後恢復上市的,也就是像川化股份那樣的。

到了週二,這“一瀉千里”的情況並沒有發生本質的變化,川化股份以開盤跌停,中間多次打開跌停板,可最終無力崛起,躺在了跌停板上。

這麼算下來,股民600多天的等待,以為閉眼數錢卻換來了一場空,已經距離10.27的開盤價跌了近36%。而且從根據盤後龍虎榜顯示,資金的瘋狂湧出,證明市場並不看好川化股份的後續發展,而川化股份是否能走出“摘帽補漲”行情還有待市場後續檢驗。

類似的情況如果在前幾年通常風光無限,如協鑫集成恢復上市首日大漲593.72%,而後三個交易日又迎來三個漲停;長航鳳凰更是大漲737.94%。

但現在A股的風向在藍籌白馬股,這類殼概念就沒什麼價值了。

值得注意的是,股票恢復上市首日就暴跌,在今年已不是第一次。

2017年7月31日,暫停上市一年多的ST常林恢復上市交易,當日大跌19.34%。

2017年6月6日,ST新梅恢復上市交易,當日最高漲幅接近30%,但尾盤卻被狠狠砸了下來,最終還跌了0.26%。

恢復上市首日就大跌,且第二天繼續跌停。這和川化股份的重整方案有關,公司以每股約4.30232元轉增股份8億股,由四川省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十三家企業組成的聯合體作為重整投資人有條件受讓,4.3元的轉增股價格,遠低於暫停上市前10.27元的收盤價,即使18日川化股份大跌28.92%,但這13為股東仍然“浮盈”69.77%。而且除了第一大股外,其餘12名重整投資人持股比例均低於5%且無限售條件。

由於轉增價格與停牌前股價相差懸殊,上述重整方案一度引發川化股份中小投資者的不滿和質疑,被認為存在國資流失以及利益輸送等問題。也正因此,在川化股份復牌後出現股價大跌,也被認為很大可能是這一原因。

除了600天的川化股份,目前市場上的“停牌釘子戶”依舊可見。

數據顯示,就滬深兩市交易所共有218家公司處於停牌狀態。

其中,停牌時間已經超過10個月的公司有8家。

在這10家公司當中,停牌時間最長的是*ST新億,停牌時間是2015年12月7日,距今已經2年之久;*ST華澤、S*ST前鋒、中房股份、深深房、沙鋼股份和信威集團的停牌時間均是在2016年年內;通達動力的停牌時間是2017年1月23日。

從上市的交易所來看,滬市公司有4家,分別是*ST新億、S*ST前鋒、中房股份和信威集團;*ST華澤等4家公司均是深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