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對容易被混淆的姓氏,後人一半以上弄不清祖先姓什麼

姓名是一個人的代號,名字因為某種原因可以更改,但姓是不可更改的,這是由於它是家庭宗親代代傳承下來的,標示著血緣關係。我國姓氏有四千多年的歷史,為人熟知的北宋時期《百家姓》就已經記錄了568個姓氏,我們現今有些姓氏卻不見於《百家姓》中,很多姓氏因為歷史原因(特別是

漢字第二字簡化,但後來被廢除),到今天逐漸被混淆。比如“傅”與“付”,“蕭”與“肖”等,它們是否是一個姓氏,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1、“傅”與“付”

通常認為“傅”姓起源於商朝的傅說。據史書載,商高宗武丁在位時,國勢衰微,於傅巖(今山西省平陸東南)找到說,因此賜他“傅”姓。

百家姓——傅

百家姓中無“付”姓,關於付姓從何而來,有專家考證,“付”是“傅”在漢字進行第二次簡化時期的白字(實際上“傅”的二簡字是“副”),即使後來二簡字被廢止,但人們已習以為常,未做糾正。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滿族姓氏漢化,“富察氏”隨漢俗被改寫為“富”、“傅”、“付”等姓氏。

《現代漢語規範字典》特別註明:“傅” 和“付”是兩個不同的姓 ,不能相混 。

2、“蕭”與“肖”

百家姓——“蕭”姓的起源很多,有出自嬴姓、出自子姓、外姓漢化和外姓改入等多種源流。其中,最顯赫的蕭氏家族——“蘭陵蕭氏”,南朝的齊王朝與梁王朝,都是這一個家族建立。被後人稱作“兩朝天子,九蕭宰相”。

昭明太子蕭統

百家姓中無“肖”姓,有傳言“肖”也是很古老的姓氏,而“肖”姓在漢代以後卻難尋蹤跡。推行二簡字時期,“蕭”被簡化為“肖”,在那個時期進行戶籍登記時,就將“蕭”寫作“肖”,肖姓從此多了起來,可以說,現在全中國內所有姓“肖”者中基本都是原來姓“蕭”者。

關於“蕭”“肖”是否同為同姓,各個字典說法不一。

3、“閻”與“閆”

“閻”姓起源也很多,閻姓部分出自姬姓,商末時周族首領古公亶父有三個兒子:泰伯、仲雍和季歷(生子姬昌)。後來把泰伯的曾孫仲奕封於閻鄉,至此仲奕的後代就以封邑——“閻”為氏。閻姓發源於中國北方,歷代也主要繁衍於中國北方廣大地區,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北方姓氏。

百家姓——閻

“閆”姓也是百家姓之一,有一種說法閆姓為閻姓的別支。“閆”姓族人,祖祖輩輩都是用“閆”字。後來“閆”作為“閻”的二簡字,十年後才被廢止,可“閻”與“閆”的用法已經十分混淆。

《現代漢語規範字典》明確規定:“閆”和“閻”是兩個不同的姓。"閻"也不能簡化為“閆”。

4、“戴”與“代”

“戴”姓,起源於西周時期,宋國第十一位君主死後諡號曰“宋戴公”,其庶子以王父諡號——“戴”為氏。

百家姓——戴

百家姓中無“代姓”,而代姓自古就有,有說是代國後人以國為姓。“代”也曾作為“戴”的簡化字,現代的“代”姓源自於“戴”姓。

你的姓氏又有怎樣的故事呢?